推動中國的數字經濟
“這次疫情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驗證了人類是一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命運共同體,無論是防控病毒還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保護,都需要互相合作、互相支持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和損失最小化。”周瑋生認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表明,無論是國際層面,還是國內層面,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無論是社會還是個體,有許多事情是可以通過互聯網也就是數字經濟來實現的,而且通過這一數字經濟模式有利於實現經濟性、環境性、社會性和可持續性。如疫情期間,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降低,這不僅因為經濟規模的原因,還因為其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所致。
“數字”既是手段和工具,也是產業和經濟。換句話說,“互聯網+”是手段,數字經濟是結果,包含了數據科學,數字技術,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而前兩者是為後兩者服務的必要條件。
其中,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的結合越來越緊密,數據科學帶動多學科融合,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性會越來越大。
數字技術包括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區塊鏈等,驅動數字經濟的動力已經足夠強勁,這正是50年技術革命周期所蘊含的機遇。
數字經濟是核心目的,它與地球系統(由構成人類生存基礎的資源/能源、生態系等組成)、社會系統(由代表國家特征的經濟體系,政治體系,產業結構,技術體系等組成)、人類系統(由個人生活方式,健康,安全/保障,價值規範等組成)密切相關。周瑋生認為:“我們應從宏觀經濟結構、生產方式、消費模式、管理範式這四個方面推進數字經濟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