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日電/據媒體報道,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中央財政將新增1萬億元赤字規模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總計2萬億元資金全部轉給地方,並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直接撥付給基層,“中央一點不留”,用於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支持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擴大消費和投資等,決不允許截留挪用。
工人日報發表財經評論人莫開偉文章表示,上述舉措顯示出中央把保民生、人民利益放在首要高度,同時,這種財政轉移支付機制可以激發基層幹事熱情、為社會經濟秩序的恢復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全社會經濟發展盡快走出低谷。
疫情給各地經濟發展帶來巨大衝擊,加之各種減稅降費優惠政策實施,不少地方政府收支缺口拉大,壓力倍增,很可能影響一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正常提供。而地方政府是“六保”“六穩”的責任主體,如果沒有雄厚的財力作鋪墊,可能真的難以正常運轉。
如此現實語境下,此次建立特殊的轉移支付機制,將資金直達基層,有助於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資金分配方式,優化政府間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構建“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政府間財政關係,某種角度上,這也是在為完善財政運轉積累經驗。
文章指出,2萬億元資金即將到達各地各級政府的賬上,這筆錢怎麼花、怎麼發揮最大效益,是值得認真研究和思考的問題。從當前看,至少應從兩個方面統籌:一方面,要對資金進行歸類,明確使用方向,專款專用於“六保”“六穩”以及應對下半年不確定因素等;要做好使用規劃,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分出輕重緩急,確保資金用到“刀刃上”,用到最能發揮效用的地方,同時注意資金分配與使用過程中的層次性和協調性;在資金使用時間上也要確保平衡,要保證每個季度、每個月都能有錢用,防止大手大腳、寅吃卯糧等不良傾向。
另一方面,要加強監督審計,建立嚴格的責任機制,防止發生浪費或轉移用途等現象。2萬億元資金是沉甸甸的中央囑托和人民福祉,各級政府要增強資金使用的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精打細算、管好用好,要建立相關資金使用責任機制,充分發揮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監督作用,建立資金使用項目台賬,建立重大資金使用項目公示機制,使每一筆錢花得清清楚楚;地方政府應一碗水端平,杜絕資金分配過程中的拉關係、走後門現象,讓每個需要花錢的部門、環節或領域都能感受到政策的公平公正和暖意。
讓中央政府轉移支付的資金發揮出助力經濟及保民生的最大效用,這是地方政府的必答題,也是一次關於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大考驗,各地應該也必須認真對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