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盤活內需,是當前中國經濟帶有確定性的發展之“錨”
http://www.crntt.hk   2020-05-29 07:22:58
  中評社北京5月29日電/今年,中國沒提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雖不以GDP論英雄,但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硬要求。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成為各方最廣泛的共識。接下來,所有問題的關鍵點在於,如何把戰略路線變成可實施的具體方案和切實行動,如何更有效、更長效地拉動內需?甚至可以認為,能否在外部性風險加劇的情況下有效拉動內需保民生、促發展,不僅考驗著我們化解危機的能力,更考驗著我們黨和政府科學執政的能力。

  東方網發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研究員、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功潤文章稱,當前困難時期,不少地方和部門都迫切希望來一劑“強心針”快速恢復、提振經濟。在長期GDP增速導向的發展思路下,大家仍然存在片面追求發展速度和發展總量的路徑依賴,還是單純地以規模發展、基建擴張作為手段,錯誤地以為拉動內需就是要靠“大項目”投資驅動,這其實偏離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初衷。所以,以“拉動內需”為契機,真正調整發展思路、提升科學發展水平,顯得非常必要。

  文章指出,首先,要從思想上正本清源。拉動內需不能成為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的借口,不能把中央以拉動內需來促增長、保發展的“經”念歪。今年中央將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明確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後勁的“兩新一重”建設,即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因此,要建立符合各地經濟社會實際的發展布局,確保中央各項政策落實到位,確保在資金流向、項目規劃、審批、實施等方面嚴格把關,把資金用在“刀刃”上,財盡其用。中央就拉動內需制訂的措施,從確保民生、改善基礎設施、優化產業結構、可持續發展、生態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考慮,這指明了各地拉動內需的方向和目標。

  另則,要從寬廣度上激發內需潛力。比如,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繼續推動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進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促進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發展海洋經濟,等等。中國的縱深腹地,將成為內需市場的廣闊天空。

  再者,要最廣泛提升公眾的消費能級和水平。一段時期以來,由於中國勞資分配體系上客觀存在的“馬太效應”現象(財富向少數人積聚),社會分配的兩極分化不僅未得到縮小,反而有拉大的跡象,這樣一來,老百姓的實際購買力不但沒有增加,反而不得不緊縮開支。因此,當前發放消費性刺激消費“回補”等措施,要重點解決低收入人群的消費力提升的問題。從長遠看,要大範圍、更持續地拉動消費內需,需要從根本上“醫治”好分配體系上存續已久的“內虛”現況。諸如擴大居民收入、全面刺激國內消費的方案,特別要注意向一線員工傾斜,要制度性制約那些公共權力機構或壟斷高薪企業慣性“加碼”,只有讓廣大企業職工、下崗失業者和農民工兄弟的腰包鼓一些,才能真正縮小群體收入落差,也只有這樣落到民生實處的“內需”,才能成為持續支撐消費市場的不竭源泉。

  文章最後說,誠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所指出的,中國內需潛力大,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民生導向,使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相互促進,通過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消費力及內需市場,說到底反映了一個較長時期的經濟張力。內需問題,實際上觸及到了一個很深刻的問題——消費乏力的“根子”在增收不足,而普遍意義的增收,本質上在於要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分配體系。因此,有效、長效地拉動內需,盤活內需市場,決不是一朝一夕的階段性發展策略,而應該是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實現科學發展的長久之計。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