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8日電/“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引人關注。
時隔13年重啟的特別國債,意味著什麼?
其一,特別國債由中央政府發行且不計入財政赤字,有助於避免地方政府債務過快上升的次生影響。預算報告稱,抗疫特別國債是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由中央財政統一發行的特殊國債,不計入財政赤字,納入國債餘額限額,全部轉給地方主要用於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
其二,此前熱議的“赤字貨幣化”將煙消雲散。全國兩會召開前兩周,市場就特別國債發行是否可以由央行直接購買,展開了一場“赤字貨幣化”的大討論,各方觀點不一。此次1萬億元特別國債的發行,是面向市場發行的十年期債務。本金由中央財政償還3000億元,地方財政償還7000億元,抗疫特別國債收支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而非央行直接購買,這直接回答了此前熱議的借錢還是印錢之爭。
不同於一般國債用於彌補財政赤字,特別國債是專門服務於特定政策,支持特定項目的需要,而且使用起來更加靈活。但也有一部分人擔心,1萬億元特別國債會影響市場流動性。
5月10日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明確表示,將“維護貨幣市場利率在合理區間平穩運行”,除了發行特別國債之外,應該會有與之對應的貨幣政策。比如央行全面降准、降息釋放流動性以對衝特別國債發行量,但如果財政部的發行與央行啟動貨幣政策工具之間存在時間差,則可能對市場資金面造成一定短期擾動。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丁文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