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察哈爾學會:如何判斷疫情後的國際關係走向
http://www.crntt.hk   2020-05-24 10:32:47
  中評社北京5月24日電/5月20日,察哈爾學會“如何判斷疫情後的國際關係”線上研討會召開。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周虎城擔任主持人,察哈爾學會首席研究員於洪君、高級研究員劉宏、江時學、朱鋒出席研討會並結合自身研究方向,就“如何判斷疫情後的國際關係走向”相關議題展開研討。

  察哈爾學會首席研究員於洪君認為,新冠疫情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全覆蓋的,不分國界、教育、民族種族、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以及經濟發展水平。以往被學界所忽略的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關係變化,可能是現在呈現在人類面前的一個最大變量。其次,自由主義的弊端在此次疫情衝擊中也充分暴露,集體主義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彰顯了自身的制度優勢和特性。

  於洪君進一步指出,無論國際舞台風雲如何變化,也無論全球治理體系如何轉換,人類社會的本質屬性不會變。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特點和趨勢不會變。第一,人類社會相互依存,命運與共的本質屬性不會改變,只會繼續強化;第二,反全球化浪潮難以實現,全球化發展到今天是人類經濟活動的必然結果;第三,人類社會的相互競爭難以避免,這不僅是發展水平的競爭,更是社會制度和治理理念的角逐,而這種競爭在今後也將更加激烈。於洪君將人類社會總結為不同文明形態組成的歷史集合體,人類文明是豐富多彩的,是完全平等的,不同的文明形態應該力圖在共同發展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兼容並蓄,求得和諧的共生。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朱鋒認為,新冠疫情將給國際關係帶來四大影響。第一,自二戰之後70多年自由開放競爭的國際秩序中,科學主義的存在第一次受到了質疑。當人類堅信科學主義能讓我們有效抵禦災害性衝擊的時候,新冠病毒竟然使全世界變得如此的脆弱無力。

  第二,人類需要重新思考基本的生活方式,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是真正和科學主義、現代主義、可持續主義聯繫起來的。人類需要一種更加健康,更加符合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的基本生活方式,這恰恰是國際關係最本質的力量。

  第三,疫情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對傳統進步主義的批判和反思。過去400年國際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旗幟是進步主義。進步主義的核心就是自由民主人權的價值。目前,人類過去300年的進步主義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

  第四,世界各地民粹主義的興起對全球主義造成了嚴重衝擊。朱鋒最後總結到,面對新冠疫情的影響,首先要做好科學的總結和規劃,其次要做好心態準備。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劉宏從三個方面對國際關係走向進行了分析。劉宏認為在未來5至10年內,國際關係的變動趨勢將大於其維持原狀的趨勢。新冠疫情的出現加劇了先前已經存在的國際關係變局,同時民粹主義和種族主義的現象也日益加劇。全球化方向發展、全球化進程和結構性矛盾的解決方案,已然是思考未來國際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出發點。其次,劉宏不認為中美關係已經進入了“新冷戰”階段,並就冷戰爆發的因素進行了說明,論證中國其實還是希望通過和平、理性的方式,通過多邊的機構來解決矛盾和衝突。最後,關於亞太區域的發展,劉宏認為在疫情結束之後,這一地區仍將維持“在經濟上依靠中國,安全上依附美國”的傳統戰略。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江時學對目前學界的幾個觀點進行了批駁。

  第一,關於“新冠疫情是壓垮經濟全球化的最後一根稻草”的說法有失偏頗。任何一種傳染病都不會遏制經濟全球化,更不會導致經濟全球化逆轉。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是不可能消失的。

  第二,“全球經濟將加速發展,並轉向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化”的觀點也值得商榷。目前,中國還難以動搖美國在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中的地位,也沒有辦法在根本上動搖美國在全球化規則中的特殊地位。因此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化很難轉向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化,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化不可能在新冠疫情後馬上出現。

  第三,“新冠疫情意味著美國世紀的終結”觀點也是失當的。迄今為止,雖然美國的國際形象以及軟實力受到了負面影響,但美國的硬實力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動搖。

  江時學認為,當今世界秩序是由多邊世界秩序和自由世界秩序兩個秩序所構成的。自由世界秩序雖然在走下坡路,但它的生命力和韌性依然強大。因此,在可預見的將來,這些秩序同樣不會銷聲匿跡。江時學指出,當下我們應該實事求是,不能做出不切實際的預測,否則將有害於我們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外交政策。

  (來源:中國網)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