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http://www.crntt.hk   2020-05-20 07:39:27
  中評社北京5月20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7日召開會議,強調要保持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促進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達產。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廣州日報發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經濟學院副院長羅立彬文章表示,全球產業鏈是各國微觀經濟主體根據各經濟體的比較優勢而形成的一種高效率生產鏈條,遵循長期內在規律。而新冠肺炎疫情並非長期狀態,不應該成為改變全球產業鏈的原因。因此,市場和政府兩種力量應當協調合作以保持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中國是全球產業鏈的重要環節,保持中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既關係到中國的經濟增長、就業及物價等經濟基本面,關係到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問題,也關係到全球經濟發展以及全球化進程。

  文章指出,首先,要對中國產業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保持信心。一是要看到,完備的產業鏈是幾十年逐漸形成的,既不是某一個突發事件導致的結果,也不是任何國家或者政府意志的產物,是各個微觀經濟主體在衡量成本收益做出理性選擇之後集合而成的一種結果,不會因為一次疫情而發生本質性變化。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產業配套能力全球領先。這就為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奠定了基礎。二是經過努力,當前國內疫情防控積極向好態勢持續拓展,也成為全球範圍內疫情控制最好的地方。如果策略得當,此次疫情反而有可能成為提高中國市場規模占全球比重的因素,甚至有可能更加鞏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世界市場”的地位。一些國家的政府主張通過某些“政策促進”的方式來鼓勵企業遷出中國,這種努力恰恰說明“去中國化”需要支付巨大成本,並非是微觀經濟主體的理性選擇,也很難實現。三是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微觀經濟主體還是政府部門,都體現出很強的應對能力,讓人們看到了有效市場加有為政府的力量。

  突如其來的疫情帶來巨大衝擊,但也激發出中國微觀經濟主體的應對能力,體現出微觀經濟主體的活力,甚至讓人們看到了將短期衝擊轉化為長期產業鏈創新的機遇。比如,為應對疫情導致的就業結構性影響,線下企業和線上企業之間達成臨時協議,員工之間臨時借調,出現了“共享員工”;企業充分利用互聯網平台進行分包發包工作,解決臨時產能不足的問題;有工廠把生產線“拆整為零”,緊急組裝出“雲生產線”,讓員工在家復工……這些現象,充分說明市場上的微觀經濟主體在面臨外部重大衝擊的時候,顯示出極強的適應能力。同時,這也讓人們看到互聯網的重要作用和前景。

  互聯網的作用還不僅僅體現在生產鏈條的國內重組以提升效率,在一些平台企業扶持中小企業脫困方面也發揮著作用。比如,阿里巴巴重啟“春雷計劃2020”扶助中小企業,出台五大方面16項扶助措施;京東近日也宣布“新國品計劃”,首期拿出價值12億資源進行扶持。微觀經濟主體自身的應對,對於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也具備重要意義,體現出有效市場的重要作用。

  有為政府也得到充分體現。疫情暴發以來,各級政府採取了各種有效措施積極應對。一是降低產業鏈供應鏈中直接與政府相關的一些成本,比如國際貿易中的通關成本、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的審批流程成本、制定和調整適宜的產品標準等;二是發揮政府的服務功能,降低產業鏈供應鏈的信息與溝通成本;三是進行國際間政策協調;四是幫助產業鏈協調復工復產達產,解決產業鏈供應鏈各環節中的“短板”。產業鏈供應鏈“環環相扣”,非疫情期間可以發揮分工與專業化的高效率,但疫情衝擊之下,產業鏈整體效率就不再取決於復工率最高的環節,而是復工率最低的“短板”環節。這種由於某一個斷點導致的產業循環和市場循環的阻斷,不再僅僅關乎斷點本身,而是為整個產業鏈供應鏈的運作帶來了“外部成本”。這種情況之下,政府之“手”的介入就有意義。比如,近期江西、浙江等不少地區都推出了產業鏈“鏈長制”。地方領導掛帥出征,有了一個新身份——產業鏈鏈長。針對產業發展存在的鏈條不完善、龍頭企業不強等問題,尤其是受疫情衝擊,產業鏈供應鏈銜接不暢、部分產業運行困難的問題,全面梳理供應鏈關鍵流程、關鍵環節,精准打通供應鏈堵點、斷點。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