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浪》視頻畫面。(圖片來源:bilibili) |
中評社北京5月7日電/來源:光明日報。作者:李思輝(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五四青年節之際,Bilibili網站發布了一個“獻給新一代的演講”——《後浪》。“所有的知識、見識、智慧和藝術,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的禮物”“從小你們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興趣”“年輕的身體,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審美和價值觀”……對年輕人的羨慕、點贊、致敬,引發廣泛討論。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芽,如利刃之新發”,是整個社會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曾幾何時,一些人對年輕人“看不慣”,覺得他們“不著調”,有的甚至給年輕人打上“墮落的一代”“叛逆的一代”等標簽,感慨一代不如一代。實際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會以一代人的方式承擔起屬於他們的責任和使命。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際,4萬多名援鄂醫務人員中,有1萬多名是90後,其中相當一部分是95後、00後。若放在十多年前,一些人恐怕很難料想到,某一天,那些被他們稱作“小皇帝”的一代人竟成為抗疫戰場上的白衣天使,成為危難當中的真心英雄,成為“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精神的踐行者。有人感慨地說,疫情中發現90後、00後突然長大了。其實,不是他們突然長大了,而是很多人對他們缺乏足夠了解,疫情中的“現場直播”糾正了固有的偏見。
這也說明,不論時代怎樣變化,精忠報國、經世濟民、舍身忘我、九死無悔等根植於中華兒女血脈中的精神基因終將代代賡續。這還說明,青年人個性的舒展,往往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離經叛道”,嘟嘴賣萌、搞怪誇張,也並不影響他們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英勇向前。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點。一些年長者對青年一代的思維方式、行為表現“看不慣”,有愛之切責之深的意味,但未必都科學和客觀。反之,一些年輕人習慣於對年長者不耐煩,覺得他們老土、落伍,實際上他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傳統價值觀的固守正是支撐社會向前的精神元氣,永遠不會過時。這種各自的固執即是“代際衝突”產生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