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3日電/科學判斷當前形勢,著力釋放內需潛力,是有效對衝疫情影響、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的重要戰略。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這些重要部署,既為短期內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釋放了明確政策信號,又為全年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保障。
經濟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表示,內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內需穩,市場才穩;市場穩,經濟才穩。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全球生產和需求遭受全面衝擊,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在外部需求發生逆轉、內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最重要的就是要練好內功、固本培元,在擴大內需上下更大功夫,進一步釋放中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
文章分析,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是中國特有的優勢。中國擁有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全球最大,市場規模位居世界前列,消費升級方興未艾,投資需求潛力仍然巨大,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用好多重有利因素,採取多種有效方式,想方設法釋放內需潛力,把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充分激發出來,就一定能克服此次衝擊,為中國經濟發展拓展更大空間,同時為世界經濟穩定提供有力支撐。
進一步看,此次疫情造成的經濟大幅下滑,是一次意外的超級外部衝擊,而非經濟內部出了問題。疫情衝擊並沒有改變供需關係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的事實。因此,釋放內需潛力、增強發展動力的著力點不能只放在需求側,更重要的是要從供給側發力,著眼提振消費和擴大有效投資,改善供給結構,提升供給體系質量,創造適應新需求的有效供給。
文章提出,一方面,要千方百計釋放消費潛力。要努力創造有利於復工復產、複商複市的條件,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需求釋放出來。其中既要從保基本出發,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人群就業工作,完善社會保障,做好低保工作,及時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確保群眾基本生活;還要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從市場供給、消費升級、消費網絡、消費生態、消費能力、消費環境等方面著力,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從深層次上解決供給同需求對接不暢問題。通過多重發力擴消費、降成本、穩就業,使政策又快又好地發揮作用。
另一方面,擴大投資要在“有效”“精准”上發力。既要以消費為牽引,避免結構失衡,還要講究主次之分,用下游投資帶動上游投資,釋放相關產業的“投資乘數”效應;既要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加強傳統基礎設施投資,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還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既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加快建設一批重大項目,還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等領域投入,切實發揮好有效投資在穩增長中的關鍵作用。
釋放內需潛力,還需有相關政策的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發力提振消費,立足於調結構,進一步提高減稅降費針對性,通過改進供給擴大需求;穩健的貨幣政策則要更加靈活適度,優先滿足重點產業貸款需求,擴大消費信貸規模,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二者協同發力,從而更好實現“六保”目標。
疫情之下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考驗的是智慧、方略和定力。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有強大的包容、回旋、淨化和自我修復能力。只要我們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堅定發展信心,把中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就一定能夠盡快恢復經濟繁榮局面,重振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勢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