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2日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對國際原油市場造成衝擊,全球原油需求疲軟與俄沙石油價格戰叠加,國際油價短期大幅波動。3月WTI原油期貨一度跌破20美元關口,創下近18年以來歷史新低。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短期能源展望報告稱,將2020年WTI原油價格預期由此前的每桶38.19美元下調為29.34美元,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預期也由560萬桶/日下調至-523萬桶/日。美俄沙三方博弈使原油減產談判艱難推進,但受減產預期推動,4月初WTI與BRENT原油期貨又紛紛暴漲30%以上。而在歐佩克+達成大規模減產協議後,WTI原油期貨依然在4月15日再次跌穿20美元/桶,並收於19.87美元/桶,又一次刷新歷史新低。此輪油價暴漲暴跌背後主要是各博弈方的策略操控,歐佩克+減產協議的達成很難從根本上改變各方博弈局面,未來國際原油市場依然面臨劇烈波動。
短期國際油市劇變助長了經濟周期性波動與下行壓力,全球經濟仍在艱難摸底。原油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減弱,投機因素上升,加劇投資者情緒性恐慌。美聯儲降息預期抬高,拉動美元匯率走低趨向。但是應該看到超低油價在長期並不可持續,應抓住國際原油市場波動的有利時機,多措並舉,順勢推進宏觀戰略與能源政策調整。
第一,積極推進大宗商品人民幣計價結算,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抓住國際油價動蕩和美元短期疲軟的有利時機,強化以油氣貿易人民幣計價為突破口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戰略思維,全面考量自貿試驗區在推動以油品全產業鏈為核心的大宗商品貿易人民幣計價方面的窗口作用。以3月31日國務院出台的《關於支持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油氣全產業鏈開放發展的若干措施》為指導,大力支持自貿試驗區在金融開放創新方面先行先試,加快推進油品貿易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試點建設。重點提升大宗商品的全球配置能力,著力打造大宗商品跨境貿易人民幣國際化示範區。
第二,穩定國內原油期貨市場,力爭人民幣石油定價權。抓住國際油市劇變背景下多方激烈博弈的有利契機,推動我國競爭人民幣石油定價權的戰略運作。我國作為世界原油最大進口方,必須擺脫以往作為國際原油市場“參與者”的被動姿態,避免成為國際油價操縱博弈的受害者。建議相關決策者要強化原油期貨市場管理,擴充原油期貨交割倉庫庫容,加快完善我國石油期貨市場,確保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在原油貿易定價中作用的發揮。推動上海原油期貨成為亞洲原油定價基準,拉大與國際原油期貨市場的融合程度,積極參與國際原油市場博弈。同時也要注重通過與世界各國攜手抗擊疫情過程中搭建的深厚友誼,提升全球對我國的信任度與依賴度,增強我國在提升國際石油定價權方面的話語權與國際影響力。
第三,引導企業瞄準時機收購海外優質資產。油價下跌加劇國際石油公司經營壓力的背景下,必須積極引導我國石油公司抓住該輪資產併購交易的有利時間窗口,為企業海外優質資產收購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例如,為企業整合全球油氣開發行業運營相關的信息平台,推動企業準確把握油氣行業發展趨勢,持續跟蹤國際石油公司的經營動態與資產剝離動態,聚焦與我國油氣行業未來發展戰略相吻合的海外優質資產的處置動向,化被動為主動,增強參與海外優質資產收購的主動性與前瞻性。同時,要督促企業注重總結以往收購海外資產的失敗教訓,謹慎謀劃,抓準時機,爭取收購優質油氣資產的利益最大化。
第四,穩定資本市場預期,引導市場理性投資。國際油價的大幅波動引發市場恐慌情緒,助長短期非理性投機因素。對此,建議通過搭建投資環境檢測及風險預警信息平台,或利用互聯網渠道邀請有關專家開展線上投資講座等方式,幫助投資者從經濟基本面客觀看待疫情的潛在衝擊。進一步引導投資企業把眼光放長遠,發展戰略上要更注重收益穩定性與風險防控,合理利用國際石油市場波動進行有長遠利益的投資,避免短期非理性投機的“羊群效應”。此外,應強化資本市場監管,防控輸入性金融風險,提升企業的風險識別能力,維護資本市場健康穩定運行。
第五,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加快經濟轉型。國際石油價格波動帶來的衝擊考驗著我國能源系統與經濟結構的承受能力。4月10日國家能源局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強調了“國家調整和優化能源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決心。未來應降低油價下跌對清潔能源開發進程的影響,以清潔能源產業作為優化要素投入結構、培育新增長動能的重要抓手,提升我國經濟的抗打壓能力。相關決策者應盡快理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機制,保障疫情期間新能源產業順利推進。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孫傳旺(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