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0日電/精財經觀:心用好“工具箱”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午言
當下,宏觀政策要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未來宏觀政策的一大發力方向,應是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發展注入更多動力
近日,一波貨幣政策的密集出台,吸引了市場的關注。4月3日,央行決定對中小銀行定向降准,並下調金融機構在央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此外,增加面向中小銀行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1萬億元、下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等等,都體現了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段時間以來,一系列對衝疫情影響的宏觀政策陸續出台、逐步落地,發揮了提振企業活力和市場信心的作用。無論是工業企業、外貿企業,還是大型連鎖超市、農產品批發市場,都已經實現了較高的復工率。開工的重點項目多了,路上的交通繁忙了,越來越多的餐廳開門迎客了,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變化,顯示出經濟運行正恢復著生機活力。3月中國採購經理指數在上月較低基數上環比回升,雖然還不能說明經濟運行已經恢復正常水平,卻是一個積極而鮮明的信號,表明生產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復,企業復工復產也已按下“快進鍵”。
但也要看到,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的深度和廣度都在變化之中。要促進我國經濟運行盡早回歸常態,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仍需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近期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正是宏觀政策對衝力度加大的體現。我國的宏觀政策“工具箱”,“工具”種類充足、使用空間充分,精心用好政策“工具箱”,通過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的積極應對,有助於將疫情的影響降到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