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譚偉恩。(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台中4月16日電(記者 方敬為)台灣對美採購M1A2T戰車及F-16V戰機,在新冠肺炎疫情產生的美中對立升溫之下,會出現何種影響?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譚偉恩向中評社表示,台灣在美中台三角關係的軍事角度可發揮“第三方影響力”,對美國的軍購擁有較高的議價空間,購買武器與否,則可向北京政府傳遞兩岸關係的走向“是近是遠”,這批軍購案某種程度反映出台灣政府的兩岸路線,未來兩岸互動預期會持續疏離。
譚偉恩,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學研究所博士,曾任文化大學推廣部講師、國際飢餓減緩組織亞洲區推廣組志工等職,研究專長包括國際貿易法、比較政治經濟學、國際合作暨全球治理等。
談到新冠肺炎疫情美中相爭下的台灣,以及台灣對美軍購的影響。譚偉恩表示,從傳統的美中台三角關係來看,這三角關係可以分兩部分,一是從偏向軍事安全的角度來看,二則是聚焦經貿的角度來看,兩者的效果不一。
譚偉恩說,台灣在三角關係當中,如果是從軍事角度看的話,可以發揮“第三方影響力”角色,從傳統的軍事防禦角度來看,本來台灣跟美國之間就有軍購合作關係,不管在《台灣關係法》,或是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通過的《台北法案》,台美軍事合作架構不變,但在《台北法案》中針對軍購有強調,美國有義務要去維持台灣關係的穩定,所以要提供台灣軍事協助。
但可注意的是,美國雖然有些國內法規範,要提供台灣軍事協助,但卻不是無償提供,甚至某種程度對是為了促進美國軍火產業的收入,所以台灣反而因此取得程度上的影響力。
譚偉恩說,由於美國不可能無償提供軍事設備,所以一定要是台灣願意採購,這筆軍購交易才可達成,假設台灣拖延軍購,拖到美國大選的時候,對特朗普連任是不利的,台灣反而因此可趁是拉高議價能力。一旦台灣決定要採購,在某種程度上,可增進台美關係,或是至少可以把“國防”達到某種程度的提升。
另外一方面,台灣軍購與否,也可向北京政府傳遞出一個訊息,也就是“台灣其實有某種程度的空間,可以決定兩岸關係路線”,是要往穩定的方式,還是要往比較緊張對立的方式。
譚偉恩說,如果台灣不願軍購,美國單一方想供應武器是不可能成交,因此台灣拒絕軍購可以傳達一個訊息給北京表示,“台灣沒有要跟美國走近,兩岸還有轉圜空間”,可是如果台灣決定軍購,就是傳達“兩岸保持距離”的意義,也就是當前台灣政府的調性,除了在經濟上要走新南向,“國防”上也要保持量能,如此一來兩岸關係預期會持續疏離。
所以台灣在軍購上的決定,不但可以跟美國議價,同時可跟北京傳遞訊息,這就是台灣在三角關係中的優勢。
不過,台灣在美中台關係中的貿易面就居於劣勢,譚偉恩指出,因為台灣是出口導向的“國家”,經濟主要是建立在出口貿易之上,這也是為什麼一直有人在檢討,台灣出口市場太過於集中,沒有分散風險,容易造成不良結果。
譚偉恩表示,台灣的經貿劣勢美國也知道,因此在《台北法案》當中特別拋出“台美要簽署貿易協定”,看似利多,但裡面又特別講明,是以美國的商業利益為主,所以雖然名為貿易合作,但實際上是以美國的經濟為盤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