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特朗普對中國態度丕變 譚偉恩:選舉有危機
http://www.crntt.hk   2020-04-16 00:25:21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譚偉恩。(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4月16日電(記者 方敬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發展,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態度,從起初的調侃、稱讚,到現在則趨於強硬指責,態度差異大。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譚偉恩向中評社分析,新冠肺炎演變至今美國疫情大爆發,經濟重創,對特朗普競選連任之路構成威脅,特朗普因此對外採取衝突強硬的方式,試圖將責任轉移給中國或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假如美國經濟遲未能好轉,美中衝突可能因此擴大。

  至於美中衝突是否可能白熱化到開戰的程度?譚偉恩則認為,機會不大,特朗普若想採取開戰的方式轉移國內民怨焦點,在疫情嚴峻且經濟重創的情況下,不符比例原則,甚至可能產生反效果。此外,特朗普也不一定持續對中國保持衝突態度,其基於連任布局考量,首要任務還是把美國經濟復甦,假如衝突行不通,特朗普就可能再轉變方式,中國未來在這一塊或許能掌握較有利的談判籌碼。

  譚偉恩,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學研究所博士,曾任文化大學推廣部講師、國際飢餓減緩組織亞洲區推廣組志工等職,研究專長包括國際貿易法、比較政治經濟學、國際合作暨全球治理等。

  針對特朗普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議題上,對中國態度的變化。譚偉恩表示,特朗普在疫情發展初期對中國的態度相對溫和,甚至曾經公開讚賞中國的防疫措施,如今隨著疫情變化延燒至歐美地區後,特朗普開始對中國強烈指責,目前則演變成美中雙方互相交火的衝突局面。

  譚偉恩分析指出,特朗普的態度其實很簡單,就是以成功連任為考量。美國今年11月將展開大選,通常一位爭取連任的“總統”,在越接近選舉時會走穩健、溫和的路線,符合特朗普起初對中國態度的調性。

  然而,隨著疫情在美國本土爆發後,特朗普才態度丕變,對中國或是WHO轉趨強硬指責,背後原因,主要是因為疫情對美國造成影響,尤其是在經濟層面衝擊劇烈,包括美國失業人陡升、產業停滯、確診及死亡人數居冠,這對特朗普來講,是競選連任非常大的負面拉力,其必須透過相關手段,轉移內部民怨焦點,對外製造衝突會是有利方式。

  譚偉恩指出,特朗普從競選的過程到上台執政,其一直強調“讓美國再次偉大”,無論是美國的經濟、就業機會、移民問題等,都是特朗普主打的政見,如今美國在疫情防疫上失控,導致美國眾多產業經濟受損,生產線暫停,這樣的衝擊等於是將特朗普過去建立起來的政績完全歸零,甚至變成負值,嚴重打擊特朗普選情。

  經濟穩定是特朗普連任的最大立基,譚偉恩表示,特朗普在外交的表現上欠佳,甚至常引國際上的爭議或質疑,所以特朗普建立政績的重點,最後只能回到國內的經濟表現上,也就是為何特朗普在這次疫情衝擊後,以最短的速度取得參、眾兩院同意,一周內就投入2兆美元紓困預算,可以看出特朗普想將經濟衝擊拉到最低的企圖心,盡可能不連累到11月競選連任。

  但問題是,特朗普的紓困案顯然不足以應付國內需求,其必須對外找尋指責目標,以宣洩內部壓力,而中國正是最佳目標。

  譚偉恩指出,2018年的美中貿易戰,本來已完成第一階段協議即將要執行,但由於疫情影響全球生產鏈,所以協議結果能否如期執行?已成為問題,假如無法如期執行又會對特朗普成為負向拉力,因此,中國理所當然成為特朗普指責打擊的標的,且在美國經濟復甦前,可以預見這樣的衝突手段會持續進行。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