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3日電/《環球時報》13日評論,縱觀人類歷史,變革總是伴隨危機而至。受新冠疫情重擊的中小企業必須選擇變革性突破,恐怕是這場災難帶來的意外壓力和倒逼動力。
突飛猛進的數字技術正在劇烈改變著人類社會,廣泛的數字技術運用已經快速地推動著人類進入數字智能時代。在這次人類抗擊疫情的鬥爭中,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5G等前沿數字技術在助力一線醫護、社會治理、復工復產和民生保障等方面都有極為閃亮的表現,展示了強大的應用潛力。然而,由於在要素聚集規模、應對風險能力和技術消化時空等方面處於弱勢,理應對新技術及其市場最為敏銳的中小企業卻往往難以成為新技術運用的排頭兵。面對疫情造成的致命困境,廣大中小企業向死而生,必須將壓力化解為動力、危機轉換為契機,積極主動尋求數字技術賦能,借助數字技術推動轉型升級。
對於中小企業而言,轉型意味著從根本上改變經營策略或商業模式,或借助新的技術手段進入新的市場領域,升級則要求在原有市場領域中的運營深化,從同質化的規模平面擴張上升為差異化的效益和質量立體突破。中小企業的整體性轉型升級,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後面對世界產業格局重構,中國產業體系邁上新台階、跨入新階段的必然要求,是與這樣的要求相適應的產業不斷完善和優化的重要內容。從中小企業群體來看,轉型升級的主要依托是科技進步,科技型中小企業本身就是探尋高新技術的創新研發及其商業化實現路徑,而一般中小企業則立足於對高新技術的市場應用。
那麼在當前艱難的復工複業復產過程中,中小企業怎樣才能依托數字技術加速轉型升級,實現超越困境的突破呢?不同行業、產業的中小企業面臨不同的多樣化選擇。服務業中小企業的重點是利用數字技術開發服務場景、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服務績效和擴大服務市場。例如為避免人際接觸,疫情期間提供各類在線娛樂和購物的數字服務平台蓬勃發展,還有AI機器人無接觸配送也得到迅速推廣應用。製造業中小企業的選擇和內容更為豐富,既可以將數字技術作為手段,改變生產過程或經營方式,或提供新的製造解決方案,又可以直接開發數字技術新產品,創造和滿足新的市場需求。後者如應對疫情研發直接用於防疫一線的消毒機器人、機場車站的紅外熱成像測溫儀等數字技術產品。
這裡僅針對製造業中小企業在危機中如何實踐作簡略闡述。製造業中小企業在現有經營條件和業務基礎上 ,依托數字技術推動轉型升級,需要企業家和經營者具備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