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讓綠色成為新時代發展的亮麗底色
http://www.crntt.hk   2020-04-06 09:12:26
  中評社北京4月6日電/“希望鄉親們堅定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在保護好生態前提下,積極發展多種經營,把生態效益更好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浙江考察時如是說。

  經濟日報發表專欄作者毛同輝文章介紹,這次考察,習近平總書記重訪安吉縣餘村。15年前,他就是在這裡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15年來,餘村堅定踐行這一理念,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美麗鄉村建設在餘村變成了現實。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餘村人靠著挖礦山、建水泥廠,生活富裕了起來。可是好景不長,山體大面積破壞,環境污染嚴重。2003到2005年間,村裡關停了礦山和水泥廠,開始封山育林、保護環境。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來到餘村考察,充分肯定了村裡關停礦山、水泥廠的做法,並為餘村指明了綠色發展之路。經過十多年不懈努力,餘村從一個污染村,完美蛻變成了國家4A級景區,去年全村農民人均收入近5萬元。

  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餘村發展綠色經濟、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實踐,生動詮釋了這一發展理念。

  文章指出,生態本身就是經濟,這一深刻認識蘊含著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辯證關係。它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通俗表達一脈相承,生動闡明了生態與經濟、生態與發展不是互相對立、彼此排斥的,而是有著高度的統一性。優質生態環境具有稀缺性和獨特性,本身富有無窮的經濟價值,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可以說,“綠水青山”裡潛藏著取之不盡的寶藏和增收致富的希望。

  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這一深刻認識揭示了發展應遵循的價值取向。保護良好生態是發展的前提,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歷史上,歐美一些老牌工業國家大多走過“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路線,對世界環境的破壞和惡劣影響至今仍未消除。中國人口多,能源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承載能力有限,必須避開發展陷阱。只有更加重視生態環境,更加尊重自然生態的發展規律,矢志不移地堅持新發展理念,切實保護好“雲山蒼蒼”間的那一抹青色,“江水泱泱”裡的那一片綠意,才能更好地發展生產力,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我們堅信生態本身就是經濟,堅持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堅定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就一定可以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把生態效益更多、更好地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讓綠色成為新時代發展的亮麗底色。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