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專家團隊在為市民提供在線咨詢服務。(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3月26日電/隨著病例逐漸減少,中國的新冠(covid-19)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在此過程中,互聯網醫療開始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疫情的“風暴中心”武漢人民醫院實際上是中國較早開始建設的“互聯網醫院”,接受遠程醫療和綫上問診。在疫情中,這種技術對許多除新冠外的疾病的診療沒有停擺,發揮了重要作用。
美國《僑報》3月25日載文《中國將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意味著什麼》,文章說,近日,陝西、武漢等地將部分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這標志著互聯網醫療正逐步納入正軌的醫療體系。這可視為新冠疫情的一大遺產。
對於互聯網醫療,中國在相當長時間裡一直持謹慎態度。相較於其他“互聯網+”行業,醫療領域的互聯網化在中國起步并不算晚,已有十幾年發展歷程。而在這十幾年中,其他行業都乘著互聯網的東風“一日千裡”,醫療領域卻并沒有太多進步。以問診為例,目前比較成熟的問診網站,如好大夫在綫、阿裡健康等都會在界面顯示“綫上咨詢不同於綫下面診,醫生建議僅供參考”。這些話語向患者暗示了綫下面診的不可替代性。
如今,中國多地將互聯網診療納入醫保,意味著這項此前被認為是補充性、嘗試性的診療手段,如今得到了官方肯定,成為中國正規醫療體系中的一部分。
業內人士指出,醫療行業是一個“強政策、高壟斷”的行業。一直以來,行業能有多大發展,取決於政策給多大空間。如今,互聯網醫療實現醫保支付,將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在互聯網醫療技術、醫療體制改革、醫療數據管理等方面都將有“質”的推進。
目前來看,互聯網醫療的推廣能够解決中國醫療體系的三大痛點。
第一,實現醫院患者分流,提高就醫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