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警惕並防止全球供應鏈的斷裂和錯位,以免給世界經濟造成長期的、不可逆轉的損害。
這幾十年來,全球化驅動資本、資源、人員、信息全球有效配置,各經濟體憑借比較優勢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全球供應鏈、生產鏈、價值鏈,並占據不同位置。一些國家憑借自然資源、核心科技、體系壟斷、市場規模等優勢掌控全球供應鏈和各類網絡的“節點”(Hubs),獲利高於其他國家。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把各國逼到經濟金融崩潰的邊緣,中國與其他主要經濟體攜手阻擊金融海嘯,在G20平台上嶄露頭角,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理體系的獨特優勢。這次面對新冠病毒來襲,中國再次充分展示了中國特色治理體系“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為其他國家抗擊疫情提供了有用的經驗。
從現實情況看,各方就新冠肺炎疫情採取的短中期防控措施確實部分限制了商品和人員的自由流動,凸顯在“灰犀牛”、“黑天鵝”來襲時,全球供應鏈特別是重要“節點”的脆弱性。而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據著關鍵的位置。
據統計,《財富》1000強企業中,163家企業在中國有一級供貨商,938家企業使用中國二級供應商作為其第一供應。上海美國商會對長三角109家美國製造業企業所做的調查顯示,1/3的企業認為,如果工廠無法恢復生產,他們有可能把業務遷出中國。
實際上,自美國執意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推行與中國的科技“脫鈎”以來,一些與中美經濟關係密切的國家已經開始擔憂全球供應鏈的可靠性。
美國特朗普政府把中國定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積極推行“美國優先”,對中國進行科技封鎖。如今更是有人利用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短暫衝擊,鼓噪供應鏈重構。國務卿蓬佩奧和商務部長羅斯等官員,開始是借疫情鼓動美國企業離開中國,再是以供應鏈臨時斷供為藉口,推進“脫鈎”戰略,敦促美企業“尋找替代供應商”。這明顯是在全球供應鏈中摻雜了霸權國家對新興大國進行打壓、遏制的地緣政治考量。美國尋求與中國“脫鈎”政策在全球化框架內難以完全實現,但若以地緣政治“毒害”全球供應鏈,全球化就會被扭曲,全球供應鏈也會脫離正常軌道。
應對非傳統安全挑戰需要各國齊心協力,這是對全球治理體系和能力的重大考驗,任何短視的利己主義做法都會害人害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