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7日電/日前,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要選好投資項目,加強用地、用能、資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央提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命題,這不僅為加快復工複產指明了方向,更提出了關係中國經濟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舉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光明日報發表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南開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何自力文章表示,人類社會正步入智能時代,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是智能時代的必然要求。自18世紀60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已經經歷了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等三個工業化發展階段,與之相適應,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橋梁、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興起和快速發展,有力推動了工業化進程。目前人類社會正在步入以人工智能發明和廣泛使用的智能化時代,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發展,提出了建設5G、大數據、雲計算、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的要求。新型基礎設施是智能化時代的標配,建設高水平新型基礎設施,既關係到一國能否搭上智能化時代的快車,也關係到一國能否占居世界科技發展和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文章認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需要。經過70年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強大的基礎設施支撐下,中國形成了全球最完備的工業體系,成為世界製造大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新一輪工業革命方興未艾,我們要不失時機地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的歷史機遇,加快發展新型基礎設施,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建設新型基礎設施與發展傳統基礎設施並不矛盾。新型基礎設施除了滿足智能技術開發和智能產業發展,提高社會經濟運行智能化水平外,還負有重大的歷史使命,這就是對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實現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跟上並滿足智能時代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傳統基礎設施與新型基礎設施交叉交融,齊頭並進,無疑會全面提升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防疫情穩增長的有力抓手。基礎設施投資具有穩定經濟秩序、快速實現經濟復甦的特殊功能,一直在世界各國應對重大災害和危機衝擊的舉措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樣是中國應對各類自然災害和外部危機影響的重要措施。盡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背景下,加強公路、鐵路、物流、生態環保、農林水利、社會民生等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十分重要,有助於補短板、強弱項,實現經濟協調發展,而加強5G、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無疑會極大提升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特別是此次疫情暴露出中國在城市治理、公共衛生危機應對等方面的薄弱環節,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會為智慧城市建設帶來更多的可能性,進而改進醫療衛生、公共防疫、應急管理能力等,有力提升中國城市管理水平和公共衛生安全體系建設水平。
文章提出,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背景下,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要多措並舉,有序推進。一是要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優化預算支出結構,壓縮一般性支出,加大對新基建項目的資金投入。二是要採取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對新基建項目實施精准支持,降低新基建項目的融資成本。三是充分發揮PPP等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新基建項目,廣泛調動民間和社會投資的積極性。四是加強經濟政策的綜合和協同調控功能,加快新基建項目開工和建設進度,加大對新基建項目的土地、環保、能耗等政策支持。五是用智能技術改造傳統製造業,提高經濟體系運行的智能化水平,為新基建的發展創造和提供強大需求,拉動新基建更好更快發展。六是發揮國有企業頂梁柱作用,憑借國有企業的制度優勢,加大對新基建項目的投入,為推動新基建快速高效發展,抗擊疫情,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