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4日電/中國證監會近日連發多個政策“紅包”:新三板轉板上市機制公開徵求意見;創業投資基金反向掛鈎政策簡化優化;券商投保基金繳納比例下調。在疫情增加不確定性的形勢下,直接融資的利好接連落地無疑是資本市場的“及時雨”,將進一步激發股市和債市活力,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周琳評論文章表示,2020年是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發展的關鍵之年。按照既定規劃,作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任務之一,優化融資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須臾不容放鬆。其中的關鍵是大力發展資本市場,補齊短板,顯著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
文章稱,今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顯然比往年更迫切。受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今年以來,創投基金“退出難”問題有所加劇,私募股權基金尋找長期資金充裕的一般合夥人越發不易。儘管此前併購重組“鬆綁”、創業板“借殼”等新舉措已經在去年10月份落地,但上市公司融資意願和融資規模與正常時期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投中研究院統計顯示,1月份以來,併購交易市場大幅回落,私募基金退出數量近年最低,國內企業併購市場交易活躍度和交易規模環比大幅下降逾六成,部分民營企業發行債券的規模和意願並不強烈。
在當前宏觀杠杆率整體增幅回落情況下,中國非金融企業部門、居民部門的杠杆率依然處於高位,繼續大幅加杠杆必然會增大宏觀經濟運行風險。因此,既要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又要保持宏觀杠杆率持續、長期穩定。當務之急,應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發揮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功能,從而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文章指出,更好發揮直接融資功能支持復工複產,首先必須加快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關鍵是優化增量改革。3月1日新證券法實施,公開發行公司債券正式實行註冊制,創業板試點註冊制也將提上日程。此外,擴大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新三板轉板上市機制公開徵求意見,符合條件的掛牌公司可申請轉板至科創板或創業板上市,這些舉措有利於打通中小企業成長壯大的市場通道。推動這些增量改革加快落實,有利於為上市公司融資“鬆綁”,有利於調動投資者參與積極性,從而加快推動復工複產進度和質量。
從長遠角度看,發揮直接融資功能支持復工複產,應暢通投融資渠道,重點把握好存量改革。一方面,落實好證券公開發行註冊制,資本市場發行、交易、重組等領域的配套改革舉措應盡快推出。自再融資新規2月14日落地以來,多家上市公司已調整定增預案,要繼續做好配套制度完善,行業協會多為企業融資、擴大生產提供業務指導和發展便利。另一方面,積極推動資本市場“出口”的政策措施盡早落地。比如,進一步完善創投基金退出渠道,更好發揮創業投資支持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的作用。又如,要進一步拓寬中長期資金入市渠道。隨著QFII、RQFII投資限額取消,要醞釀推出更多政策,包括放寬中長期資金入市比例和範圍,以及完善多層次養老體系等制度改革等。
從證券期貨資產管理機構發展規律看,更好發揮直接融資功能支持復工複產,還要在打造一流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機構方面下功夫。為降低疫情影響,應加快為券商減負,除了下調券商繳納投保基金比例,還要擺脫過於依賴經紀收入的傳統發展模式,著眼於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提高證券公司的整體國際競爭力;繼續擴大基金投顧業務試點,鼓勵發展公募FOF和養老目標基金;積極規範私募登記備案,推動更多私募股權基金和創投基金參與到企業發展中來,將可能的風險扼殺在萌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