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小微企業受到了程度不同的影響。
金融時報發表記者徐紹峰述評文章表示,受影響最大的無疑是那些需要人在線下參與的生意,這其中,身處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行業的中小微企業,受創最重。比如,2月7日,北京KTV“K歌之王”宣布於2月9日,即北京市準備正式上班的前一天,與全部員工解除勞動合同。
疫情的蔓延,也影響到了企業的復工複產。2月11日,國家發改委官員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推動全面復工複產,面臨返工人員不足、有些地方限制開工、口罩等防疫物資嚴重不足、產業鏈上下游不配套、交通物流不暢以及資金壓力大等問題。
文章分析,面对猝不及防的疫情以及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小微企业如何渡过难关?目前看,中小微企业选择的路径大致有四。
一是企業自救。比如主營業務為社區電梯廣告的新潮傳媒,在疫情爆發後,企業創始人主動宣布裁員和降薪規劃。這家公司上班第一天,宣布從減員10%開始,減員規模約500人左右,其中包括20名管理幹部。企業創始人表示,儘管新潮賬上有10億元現金,如果收入歸零,也能活六七個月,但要戰勝此次疫情,必須踩死刹車,卡死現金流,降低成本,確保活著。活著,成為企業的唯一目標。類似新潮傳媒這樣通過減員降薪辦法進行自救的企業,目前不在少數。
二是企業間合作與互助。此次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傳統餐飲、酒店等行業中的企業,都面臨店面停業卻要支付員工工資的巨大壓力。而與餐飲、酒店等企業員工無事可做、“閑得慌”相比,線上電商則面臨“用工荒”。於是,餐飲、酒店等企業與大型電商一拍即合,通過合作方式,讓“閑得慌”的員工支援“用工荒”企業。截至2月6日,西貝、雲海肴、青年餐廳等21個餐飲企業數千名員工已加入盒馬臨時用工隊伍;與此同時,生鮮傳奇、京東7FRESH、阿里本地生活等公司也邀請臨時歇業的餐飲、酒店、院線及零售聯營商戶員工前去“打短工”。企業互助,餐飲等企業不再需要為“閑得慌”的員工開工資,可以減少支出;“用工荒”企業也可以借助更多人手,將生意做得更大。
三是銀行伸出援手。1月31日,西貝蓧面村董事長賈國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西貝在全國60多個城市400多家連鎖店均已停業,目前企業有2萬多員工待業,按國家政策規定,工資要續發,一個月在1.5億元左右。如果疫情在短時間內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貝賬上的現金流撐不過3個月。這位董事長發聲後一個星期,西貝就獲得了浦發銀行4.3億元的授信,其中,1.2億元已於2月7日到賬。而從2月初至今,國內30多家銀行旗下的七八十家分行、支行信貸部門陸續主動找到西貝,溝通融資支持,部分西貝原有的融資合作銀行還表示要為企業爭取優惠政策,一起共渡難關。很多資金鏈緊綳的企業,都在等待銀行的幫助;而近期商業銀行雪中送炭、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的例子,也並不少見。
四是政策多管齊下施救。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各行各業,很多中小企業都在求救。為此,目前,很多省市縣地方政府都相繼出台紓困小微企業的應對之策,金融機構也紛紛採取減免逾期利息、延期還貸、降低貸款利率等措施,幫助中小微企業降低成本、緩解還貸壓力。與此同時,央行還提供了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資金,通過全國性商業銀行以及部分疫情比較嚴重省市的地方商業銀行,向重要醫用物品和生活物資的生產、運輸和銷售的重點企業提供優惠利率的信貸支持。
文章指出,從上述四種路徑看,企業自救取決於企業自身實力,像新潮傳媒這類賬上趴著10億元現金的企業不多。很多企業基本靠正常經營周轉維持企業運行,一旦企業停擺,現金流斷了,企業也就倒下了。企業間合作和互助,基本局限在一些大型行業頭部企業之間,小微企業無人問津。銀行對企業的信貸支持,取決於企業發展前景,如果只是暫時困難,銀行當然可以助一臂之力,如果企業已經資不抵債,銀行也會無能為力。至於地方政府出台的紓困中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目前看主要集中在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部分返還上年度實際繳納的失業保險費以及一定數量的社會保險費;減免或降低疫情防控期間的電費、水費和燃氣費;落實從中央到地方的減稅降費措施;減免、緩交企業稅收;減免國有房產租金;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降低綜合融資成本等方面。雖然這些政策能讓不少中小微企業直接受益,延長生存時間,但是否真正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還有待進一步落實中央和地方各項馳援政策及各方的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