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7日電/據報道,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中,無論是各類生鮮外賣、電子商務、在線娛樂及教育平台流量大增而催生的“宅經濟”,還是隨著企業陸續復工複產,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企業開始“大顯身手”,無不凸顯數字經濟的重要性。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有利於保障當前生活生產穩定有序進行,減輕疫情對實體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
北京青年報發表社評表示,疫情防控是對中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一場大考,是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一場大考,也是對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一場大考。疫情發生後,各地居民大幅減少外出,以最大可能切斷感染途徑,足不出戶成為人們的主要生活方式,各電商平台通過線上無障礙下單、線下無接觸配送的方式,解決了許多人的大部分購物需求。數字經濟支撐的數字生活,在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為加強疫情防控,很多地方採取強制隔離、封閉管理等嚴格管控措施,客觀上使大量本地生活配送服務難以完成。甚至有些疫情不嚴重的地方,也要求本地生活服務企業疫情期間停止服務。這表明,為居民的數字生活提供保障的本地生活服務,不但配套基礎設施(配送點、自提點、自提櫃等)不夠完善,生存和發展的環境也比較脆弱。應當以此次抗擊疫情為基礎,將本地生活服務行業納入民生行業範疇,將配送員、配送品、配送點“三配”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到國家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度。
文章指出,數字經濟以數字科技發展為支撐,數字經濟助力疫情防控,展現了中國數字科技發展的成就和前景。工信部數據顯示,目前全國191家公立醫療機構及近100家企業互聯網醫院,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科技在線義診疫情,緩解線下醫院壓力。北京市多部門與阿里合作搭建數字防疫系統,“北京通”APP及其支付寶小程序正式上線“智能疫情機器人”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專欄,為用戶提供防疫知識、智能問診、就醫指南、官方發布等信息和線上咨詢服務。
文章分析,疫情防控對中國數字經濟的大考,集中體現在對數字政務的考驗上。近年來,各級政府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讓信息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成為各地數字政務發展最接地氣的目標。疫情發生後,“少跑腿”更是各地疫情防控措施最基本的要求,也成為加快數字政務發展的強勁動力。多個互聯網平台與政府部門合作上線抗擊疫情專題,推出聚合服務入口,讓用戶便捷獲取政務等服務。如支付寶推出“疫情服務直通車”專題頁,聚合資訊、本地生活、便民政策、在線辦事等服務,上線前7天共服務2.5億人次,減少5000萬人次出門,為居民“少跑腿”發揮了突出作用。
數字政務服務疫情防控過程中,也暴露了中國數字政務總量不足、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440餘個地級以上城市,有2000多個縣域服務欠缺,其中約2/3為空白區)、質量亟待提高等問題。各地應以抗擊疫情為基礎,加快數字政務基礎項目普及,加快縣級政府數字政務建設進度;推動數字政務全國普及,並由基礎型1.0版向智能化2.0版加快轉型,實現更多“事項聯辦”和“一次也不用跑腿”;支持互聯網平台參與政務數字平台建設,鼓勵平台利用統一入口整合各類服務。
文章強調,中國數字政務和數字經濟經受住這場大考,中國公共衛生體系和經濟社會發展經受住這場大考,我們就一定能遏制疫情蔓延勢頭,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