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震華。(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11月20日電/蔡政府宣稱台商回流即將達到新台幣7000億元。前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杜震華昨日投書《中時電子報》指出,對外來投資的統計一般分為“核准”和“實際流入”兩種數據,兩者差距很大,因此國際機構都是公布“實際流入”數據,但蔡政府卻僅公布較高的核准金額,對國人誇大其施政成果。
杜震華表示,“經濟部”坦言,台商回流已落實2250億元,目前都是先運用島內資金,真正從國外匯回投資的金額迄今是“0”。蔡英文要特別留意,在正式登記成為“總統”候選人之後,若刻意繼續散布“假訊息”,有可能構成《選罷法》中“意圖使人不當選”的罪嫌。包括“經濟部”在內的行政部門更應嚴守行政中立,以免一再發布美化的“假資料”,陷蔡英文於不義。
杜震華投書《中時電子報》全文如下:
蔡英文近來為製造選舉利多,到處宣傳“台商回流”即將達到7000億元。曾銘宗“立委”在“立法院”質詢“經濟部”,究竟有多少投資已落實,多少資金從國外匯回?官員坦白說,台商回流已落實2250億元,目前都是先運用國內資金,真正從國外匯回投資的金額迄今是“0”。曾銘宗大驚說:“這樣會不會太誇張”?
依“經濟部”統計,“台商回台投資方案”累計至今,已吸引153家台商申請核准,投資規模近7000億元;其中5885億元、約85%是由上市櫃公司申請,另外1000多億則是由未上市公司申請。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台商回流都來自兩岸皆有投資的上市櫃公司,這樣的投資可稱為“回流”嗎?明明是因政府對回流投資的貸款利息提供1%的補貼,才吸引了5885億元上市櫃公司“擴廠投資”,趁勢穿上“台商”外衣進行投資罷了。這也才造成實際從海外匯回的資金“掛零”。
對外來投資的統計一般分為“核准”和“實際流入”兩種數據。由於國際情勢和廠商本身的變化,核准的投資案常會無法落實,故兩者差距通常很大。也因此,國際機構都是公布“實際流入”數據,但蔡政府卻僅公布較高的核准金額,對國人誇大其施政成果。然而,核准金額並非毫無意義,至少可反映當時的投資氛圍。因此,至少應將核准和實際流入數據並呈。
此外,“我國”已屬富裕國家,也是“資本淨流出”國,許多外來投資會以部分或多數為“國內借貸”方式執行,以減少利息支出。這種外來投資其實越來越多,故實際流入比例越來越低;只看實際流入量而不看投資的“實際執行量”,也會低估外來投資。因此,更合理的作法是同時公布核准、執行和匯入3套數據,方能清楚。
另外,由於國際併購案通常併入外來直接投資,在併購案比例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經濟部”沒將“併購”和“新創”投資數據分開公布亦屬不當,因為併購通常不會帶來就業增加。
國內這類數據混淆的問題已久,對真相和學者進行研究實已造成嚴重扭曲。這次選戰激烈,蔡政府一再利用核准數據誇大施政績效,終於在嚴格檢視下踢到鐵板,充分反映在蔡政府治理下,經濟為政治服務的扭曲。筆者強烈建議“經濟部”,學習當年王建煊財長追“假外資,真逃稅”的精神重新查核台商回流資金。除非台商完全關閉其陸廠回台,否則就不是“真回流”,須改列為國內擴廠投資,也不得享有回流優惠。
此外,蔡英文要特別留意,在正式登記成為“總統”候選人之後,若刻意繼續散布“假訊息”,有可能構成《選罷法》中“意圖使人不當選”的罪嫌。包括“經濟部”在內的行政部門更應嚴守行政中立,以免一再發布美化的“假資料”,陷蔡英文於不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