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6日電/近期,一系列關於穩投資的政策法規部署正在緊鑼密鼓展開。
10月23日下午,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發布,這是首部國家層面關於投資營商環境的規制條例。此前10月16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以更優營商環境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稍早前的6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正式發布《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這都清晰表明黨中央、國務院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穩投資”,正在從實踐操作到政策法規層面全面推進實施。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瞿長福評論文章表示,投資是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多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視穩投資工作,形成了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舉措和方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不過,在實踐中,囿於區域地理、發展程度和歷史文化差異等原因,許多穩投資方法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法律與規制,一些穩投資手段還帶有臨時性、暫時性、過渡性或者地域性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的穩定性和積極性。黨中央、國務院強化頂層設計,就是要使投資營商環境走上法治軌道,從法律規制上確保穩投資既能穩當前,也能穩長遠。
既穩當前,也穩長遠,對確保穩投資高質量健康發展尤為重要。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探索出改革開放的偉大道路,對內向民間投資開放,對外向外商投資開放,由此帶來了經濟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進入新時代,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主線,但也面臨更為複雜嚴峻的國際經貿形勢和經濟下行壓力。因此,穩投資既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長遠保障,也是共克時艱、應對經濟放緩壓力的重要舉措。這就需要我們切實釐清思路,提高認識,從穩當前和穩長遠出發,掃清穩投資道路上的各種障礙與阻力。
文章指出,穩當前,就是要敢於清除長期存在的、不利於公開公平投資環境的各種人為障礙,對飽受詬病的投資痛點堵點難點狠下決心,靶向治療,見子打子,見招拆招,不留死角,不要久拖不決,不搞“下不為例”。這就需要有舍我其誰的勇氣和壯士斷腕的決心,為大局敢於跳出部門利益、集團利益和個人“政績”;也要有敢為人先的信念和胸懷,不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為借口而延緩改革、回避改革,不以“明日之事且待明日”為理由拒絕從現在改革、從我改革,而是要以時不我待、功成有我的氣魄,把本部門、本地區、本行業改革融入良好投資營商環境之中。
穩長遠,就是在堅決消除各種人為“門”“坎”“卡”的同時,把創造穩定公平公開的投資營商環境作為改革目標,既要敢於破除當前各種不利於穩投資的“潛規則”和“硬掣肘”,更要為投資者創造有利於長期投資、長線投資、敢於投資的政策法規環境。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首先從思想上糾正對穩投資的模糊、錯誤認識,以法律規制把權力“這只手”約束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軌道上來。
對投資者而言,透明的政策預期、公平的法律保護是穩定投資信心和長遠發展的“金鐘罩”“定心丸”,“吃偏飯”“走偏門”“拉關係”只是一把紙傘。因此,最好的穩投資就是從法律層面創造良好的投資營商環境,讓法治成為投資高質量發展的“守護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