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續道,不少經濟學者認為,寬鬆貨幣政策正走向盡頭,央行的調控空間正逐漸縮小。因此,各經濟體有必要推出積極的財政政策,如減稅或加大基礎建設投資,以刺激經濟增長。
然而,全球金融危機後的寬鬆貨幣政策,導致全球債務急速膨脹,同樣壓縮了財政政策的空間。根據國際金融協會的數據,截至今年3月底,全球債務高達246萬億美元,或相等於全球國內生產總值320%,這比2012年上漲了20個百分點。
雖然利率下跌有助於降低利息成本,但是擴張性的赤字財政將加劇債務的負擔,並可能導致貨幣匯率受到壓力。此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鼓勵企業與個人借貸,並推高資產價格,尤其是房地產的價格。
這方面中國的經驗可以提供借鑒。中國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推出4萬億元人民幣的財政刺激措施,不僅推高了房地產價格, 也刺激了地方政府投資的熱情,導致地方政府以及企業的債務激增。在吸取了這個教訓後,中國政府在應對這一輪的經濟增長放緩時強調,不會再搞“大水漫灌”,而要“保持戰略定力”,防範地方政府隱形債務風險。
寬鬆貨幣政策導致資產泡沫,並加劇市場的波動以及資金的流竄。在這個過程中,貧富差距的問題開始凸顯。全球化以及科技的發展,拉大了收入差距,而經濟增長放緩則加劇了這些社會的矛盾,從而引發暴力的街頭政治。
經濟刺激並非靈丹妙藥,過度依賴它會產生不良的後果,並造成社會不安。同樣的,以鄰為壑的貿易保護主義,無法真正解決全球經濟不平衡的問題,而只會導致全球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或甚至衰退。各主要經濟體有必要找出內生的力量,通過科技創新提高生產力,才是治本的藥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