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7日電/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接受記者採訪的多國政界和商界人士表示,中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消費市場不斷升級,共贏機遇顯著,期待通過積極參加進博會、擴大雙邊貿易投資的規模和範圍等,深化與中國經濟合作。
攜手高質量發展
當前,中國各個產業都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前進,出現了市場開放程度提升、可持續發展理念樹立等可喜變化。多國政界和商界人士表示,在新發展階段創造的共贏機遇前,要加大深化合作力度。
與中國建交55年的法國期待在多個領域與我國繼續深化合作。前法國駐華大使黎想不久前對媒體表示,法國重視作為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重大舉措的進博會,將支持和參加第二屆進博會。
他介紹說,法國將成為第二屆進博會的六個主賓國之一,會有規模比較大的國家館,今年參展的法國企業也會比去年多。他特別指出,今年進博會的五大贊助商中,有兩家是法國企業。“其中一家是歐萊雅集團,去年該集團就是進博會的第二大贊助商。今年,路易·威登集團也會加入其中,第二屆進博會將設立的生活藝術展區正是該集團所感興趣的。”
歐萊雅中國首席執行官費博瑞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將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繼續引領可持續生產、研發、消費和共享發展等多方面的全面創新,與各方合作夥伴共同帶動可持續發展成為中國美妝行業的日常行動自覺。
與中國建交70周年的波蘭重視與中國攜手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機遇,波蘭商會技術顧問馬隆對記者表示,祝賀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取得的經濟成就,期待波蘭與中國業者拓展更多共贏機遇。
波蘭最大的采礦設備製造商法默集團看重中國經濟正朝高質量發展轉型契機,研發針對中國市場高需求產品。該公司副總裁亞當·托伯裡克表示,該公司已根據中國市場對安全和高效的需求,開發了幾乎全自動地下采礦設備。
積極深耕中國市場
隨著中國市場消費結構和規模不斷升級,多國企業期待擴大貿易範圍和投放中國市場的品種,進一步挖掘中國消費市場潛力。
即將迎來與中國建交50周年的智利方面表示,回望以往對華經濟關係可謂成績斐然,期待在中國消費升級的背景下,進一步在經貿領域提升對華關係。
智利出口促進總局局長喬治·奧賴安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憑借2006年成為第一個與中國簽訂自貿協定的拉美國家,中智雙邊經貿合作持續升溫。他表示,未來希望擴大對華出口更多的農產品和原材料,同時進口更多的中國科技創新產品。
如今,中國成為智利第一大貿易夥伴,智利成為中國在南美的第二大貿易夥伴,2018年雙邊貿易額達到427.5億美元,智利在華已舉辦五屆“智利周”活動,不斷促進和升級中智經貿關係。
法國歐萊雅方面認為,中國消費升級方興未艾。該公司注意到,2006年至2016年間,中國城鎮人口比例從43.9%迅速增長至57.35%,新增城鎮人口超過2億人,在全國600多個城市中,人口超過100萬的大型城市已超過200個,數量大於歐洲總和。
費博瑞表示,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轉變為對品質的追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從實用型消費轉變為享受型消費,且更傾向於高端化、個性化、小眾化和具備服務溢價的品牌和產品。“我們有十足的信心,最快、最高質量地滿足消費者新需求。”費博瑞說。
投資合作日益加深
雙向投資也成為多國與中國深化經濟合作的重要抓手。
數據顯示,2002至2018年,中國年均對外直接投資額750億美元,為1982年至2001年年均投資額的43.3倍。2017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對外直接投資1583億美元,規模為2002年的58.6倍。2018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比上年又增長4.2%。持續上升的對外投資勢頭令中國的夥伴國充滿更多期待。
喬治·奧賴安認為,中國資本在智利許多產業大有可為。除了一般貨物貿易,期待與中國資本在投資層面有更多活動。
荷蘭外商投資局中國事務首席代表、荷蘭駐上海總領事館工業事務領事鐘鎧任發表演講稱,中國企業正在迅速、繁榮地發展,荷蘭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始終是開放的。他對有意願在歐洲和荷蘭展開投資的中國公司表示歡迎。
回顧在華十多年的發展,荷蘭外商投資局借著中國“走出去”政策的東風,趕上了中國對外投資這趟快車。據介紹,已有數百家中國企業在荷蘭設立了運營機構,與2006年只有不到50家中國公司相比變化巨大。中荷雙向投資的蓬勃發展使中國成為荷蘭第二大投資來源地,荷蘭則成為歐盟對華投資第三大國家。
鐘鎧任表示,荷蘭作為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以及“海上絲綢之路”沿線重要國家,對於中國企業而言,一直發揮著歐洲門戶的作用。相信荷蘭穩健開放的營商環境,將給中國企業開拓全球市場帶來更多的機遇。
在吸引外資和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中國也成為外商持續看好的投資目的地國。歐萊雅方面表示,改革開放推進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尤其在過去幾年,從減稅降負到“放管服”方方面面的利好政策和新舉措加速出台,落實效率不斷提升。費博瑞說,歐萊雅在中國的總部所在地上海全面推進的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為建立一站式的政企服務平台,減少多頭溝通成本提供了思路。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