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續道,“居者有其屋”政策本來就是新加坡賴以立國的核心政策。因此,它就必須具有可持續性,從讓人們擁屋、維護和改善居住環境到組屋的翻新,是一個全面和長期的配套。
組屋設計也不斷注入新的元素,讓私人企業有參與的機會,如幾天前公布的淡濱尼北區首個竣工預購組屋項目的設計別具匠心,整體體現出“有如層層山脊的綠意”,“為居民打造公園般的生活體驗”;耗資8600萬元的加冷河從碧山路至布萊德路河段改善工程正式竣工,1.8公里長的水溝加深和拓寬後排水量大增八成,沿岸自然景觀融入組屋區的大環境。
讓全國組屋區各具特色和不同環境景觀,改變了新加坡的風景線,組屋區也進入新的轉型期。
過去幾天接二連三的組屋政策宣布,從利民角度滿足不同收入、不同年齡層國人的需求和期望。政府要表現施政能力和為民改善生活素質的創意、善意和誠意,就得不斷完善組屋政策,環繞著“住”的因素,政策的調整和革新是一項無休止的建國工程。
因此,組屋政策都必須是長期考量,說最近新政策的頻頻出爐,是政府以爭取選票為目標,這個說法正確但也是一種謬誤。一方面,政府精心設計的發展策略,也應該選擇公布的良機。另一方面,組屋政策的“大蘿蔔”必須是放眼長期的慎密規劃,在財政上得保證具有可持續性,因此不可能是為了大選的急就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