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張琦(中評社 李娜攝) |
中評社北京9月11日電(記者 李娜 沈而忱)中國記協9月10日舉辦第133期新聞茶座,邀請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張琦以“中國的脫貧攻堅”為主題,與國內外記者交流。
張琦介紹,自2012年至今,中國脫貧成績突出。貧困人口數量由2012年的從9800多萬減少到1600多萬,連續6年超額完成的1300萬左右的減貧任務;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1.7%;貧困縣數目從832個減少了436個,將近一半貧困縣宣布脫貧摘帽;2018年底,建檔立卡的貧困村從12.8萬個下降到2.6萬個。總體來看,有一半的貧困縣,或者80%的貧困村,有85%的貧困人口已經成功脫貧。按此進展,到2019年年底,估計還有兩三百左右的貧困縣摘帽,2020年主要實現一些深度的貧困人口和貧困縣摘帽。到2020年,我國完全可以完成既定的脫貧目標。
關於中國扶貧成效,張琦表示,從2012年開始確定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基本方略,包括六個精准、五個一批,要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四個方面等等,走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條減貧道路。
他具體介紹了脫貧成效,從數字上看,首先農村貧困人口可支配的收入在2013年的時候增長率是16.6%,全國平均是12.4%。到2018年的時候,全國平均是8.8%,貧困地區是10.6%。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占到全國平均的比例從2012年的62.2%,已經提高到2018年的71%,更加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與此同時,貧困地區農村居民生活狀況的大大改善,在居住條件上,比如混凝土房和磚混材料房的農戶比重在2012年是39.2%,現在是67.4%,提高到將近30%。在扶貧脫貧過程中,凡是有危房的全部改造。居住的土坯房已經下降到現在1.9%左右。還有整個貧困地區擁有的家電比重也大大提升,比如電冰箱提高了30%—40%。
此外,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是在扶貧脫貧當中取得效果最明顯的。比如說農村通電話的自然村比重已經從2012年的93.3%提高到現在的99.2%、電視信號的自然村的比重從以前的69%提高到2018年底的88%,寬帶也從2012年的38.3%提高到現在的81.9%。村內的道路硬化自然村的比重從2013年的59.9%提高到82.6%,自然村通客車現在已經達到了55%左右。
張琦指出,非常重要的三保障——教育、住房、醫療衛生條件都得到大大的提升,基本上每一個大的行政村,將近91%的都有文化室;現在擁有合法的行醫證的醫生,或者衛生員行政村的比重從2012年的83.4%已經提高到2018年的92.4%。自然村衛生站農戶的比重已經達到了93.2%,飲水集中淨化處理自然村的比重現在也達到了65%,還有,對自然村垃圾的集中處理的比重已經達到78.9%。最近國家更加注重兩不愁、三保障當中最突出的問題,包括飲水問題作為重點,在2019、2020年集中把有困難的問題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