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掂一掂中國飯碗的成色
http://www.crntt.hk   2019-08-16 07:44:03
 
  做好“加法”。建立農民種糧補貼制度,相繼出台良種補貼、糧食直補、農機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補貼政策。實施產糧大縣獎勵政策,獎勵資金規模由2005年的55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428億元,充分調動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積極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一系列創新型舉措接連出台。2015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若干意見》。這是首部全面落實地方政府糧食安全責任的文件。2016年1月,中央決定,加大財政對糧食作物保險的保費補貼比例,提高7.5個百分點。這是在供給側穩定糧食產能的創新型措施。2019年2月,《關於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發布,首次提出圍繞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做好國家糧食安全金融服務。

  從減法到加法,由常規性措施到創新型舉措,大國糧食的根基日益牢固。中國的糧食安全不僅體現在當期的產量上,還體現在對未來產能的培育上。目前全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48,一半以上農田實現了旱澇保收;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達58.3%,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超過68%,農民不再“面朝黃土背朝天”。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讓中華糧倉越來越穩固,確保任何時候都能產得出。

  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強

  推進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推進土地流轉、引導鼓勵農民建立專業合作社,一大批懂農業、愛農村的新型經營主體進入農業

  近年來,大量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種糧農民呈現老齡化和兼業化,“誰來種地”成為必須直面的問題。伴隨資源環境亮起了紅燈,如何構建高效的經營體系擺在人們面前。

  從統到分,再由分到合。新一輪土地制度改革讓地不再是那塊地。2014年起,中央推進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截至2018年底,全國土地流轉面積超過5億畝。目前,全國有農民合作社217.3萬家,家庭農場近60萬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36.9萬個。當懂農業、愛農村的新型經營主體進入農業,“誰來種地”找到了答案。他們和億萬小農戶一起,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

  “大國小農”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全國小農戶數量仍占農業經營主體的98%以上。但是,一些地方卻存在著忽視小農戶、過於向大的經營主體傾斜的現象。針對這些情況,今年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對扶持和提升小農戶作出全面部署。這體現了政策的平衡性,既發揮適度規模經營的引領作用,又穩定小農戶家庭經營這個基本面。

  產得出,還要供得上。我國不斷進行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從放開集貿市場經營到農產品交易日益國際化,從曾經的農產品價格“雙軌制”到如今的農產品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並行,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最終引入了市場機制,給農業生產帶來深刻變化。

  產量高,還要價格好。2004年以來,我國充分發揮價格的杠杆作用,堅持並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推動建立玉米、大豆“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我國逐步建立價格低時補生產者、價格高時補低收入消費者的機制。穩定的收益預期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

  “五穀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不僅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讓我們更有底氣應對國際複雜環境。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