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4日電/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CPI同比上漲2.8%,漲幅環比擴大0.1個百分點,創下了自2018年3月份以來的新高。
自今年3月份CPI同比漲幅“破2”以來,CPI已經連續5個月處於“2時代”,引發了一些人士對通脹壓力的擔心。其實,儘管CPI同比漲幅處於“2時代”,但仍低於年初確定的3%左右物價調控目標,物價水平總體上保持溫和上漲態勢。
進一步看,今年以來的CPI上漲具有明顯的結構性特征。其中,工業品和服務價格指數漲幅較小,食品價格指數漲幅則相對較大。分細項看,上半年鮮瓜果、鮮菜、畜肉價格漲幅居前,分別上漲16.1%、9.2%和6.6%。進入下半年,這種結構性上漲格局仍在延續,食品價格仍然是影響CPI同比上漲的主要因素。
在CPI結構性上漲的背後,季節性因素特別是極端天氣影響是重要“推手”。例如,由於不利天氣影響,部分水果因災減產或者推遲上市,導致水果市場出現階段性供給偏緊。這也意味著,隨著季節性因素減弱,極端天氣影響加速衰減,各類食品的市場供給秩序進一步恢復,價格有望恢復到更加合理的區間。進入8月份,市場的具體表現已經陸續釋放了這一信號。根據相關機構監測,紅富士、黃冠梨的價格正在逐漸回落,雞蛋產量也在穩步回升,蔬菜供應形勢將好於去年。
因此,更加客觀地看待CPI波動,冷靜分析支撐物價上漲的短期因素,進一步加強價格監測分析預警,加大對重點地區、重點品種特別是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變化情況的監測預警頻次,進一步提升市場供給能力。
與此同時,對於CPI漲幅逼近3%也不必過於焦慮,要看到當前抑制物價過快上漲的因素十分充分。例如,從供給看,夏糧豐收已成定局,農產品供給充足,有利於保供給、穩物價、惠民生、增信心;工業生產平穩,工業消費品市場總體供大於求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服務業供給不斷增強,社會力量參與養老、家政等服務業熱情高漲。從政策層面看,穩健的貨幣政策已成為穩定物價總水平的波動中樞。從預期看,我國CPI漲幅連續多年低於3%,降低了居民的通脹預期。總的來看,今年後期價格總水平保持總體穩定有堅實保障。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林火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