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9日電/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並明確要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為我國發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全國各行各業積極貫徹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採取各種措施加強創新能力建設。近年來僅國家投入的創新資源就以每年20%的增速在增加,2018年創新資金投入總規模達到空前的1.76萬億元,創新投入為世界第二位。經過多年的努力奮鬥,我國的創新能力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我國科技創新基礎還不牢,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創力還不強,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格局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我們認為,根本原因在於創新能力的建設缺乏科學理論指導、對相關問題認識不清以及由此所造成的施策失准和措施乏力。因此,要從根本上大幅度提高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就必須強化創新理論指導,大規模培養創新人才,引導和推動社會微觀主體培育創新發展模式,強化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保障中國現代化建設順利越過轉變發展方式這一歷史關口,進入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康莊大道。
提高創新能力最基礎的工作是強化創新理論指導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是要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創新理論與方法。自主創新能力的本質是理論思維能力。理論思維能力的外在化或外在表現形式就是自主創新能力。然而,創新思維能力,既非與生俱來,也非自然形成,它只能如恩格斯所說的:“這種才能需要發展和培養,而為了進行這種培養,除了學習以往的哲學,直到現在還沒有別的辦法”。當前,要真正有效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要全面系統地學習和掌握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創新理論與方法,並把這種理論與方法運用到創新實踐中去。只有通過系統學習和專門訓練,創新理論與方法這種精神財富才會轉化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即創造新事物的本質力量,通過人的創新實踐活動,最終轉化為巨大的物質財富。
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中,如果繼續採用跟蹤模仿的創新方式已困難重重。出於國際競爭和國家安全的需要,國際上一般的商業技術要價越來越高,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更無法用金錢買到,我們很難再獲得跟蹤模仿的標的。此外,在追趕的過程中,我們在某些領域已經達到了世界最先進水平,前面已進入了無人區,前行的路完全要靠我們自己自主探索。這就要求我們要完全自主創新。
而且,老的無限試錯的創新方式也難以為繼。無限試錯的創新方式不但要耗費巨大的資源投入,同時需要漫長的時間周期。即便我們能集聚起試錯所需的所有物質資源,卻不會再有試錯所需要的時間機會。要在較短的時間機遇內實現既定的創新目標,除了科學理論指引和系統方法支撐,別無他途。從另一個角度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其本質是要轉變發展方式,即由資源依賴、規模擴張的傳統發展模式轉變到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模式上來。這是一場極其深刻的發展方式革命,而這種革命是以思想方式革命為前提的。而思維方式的革命就是要用一套全新的系統科學的創新理論和方法來重新武裝人們的頭腦,並以此來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這是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解決的最根本問題。
令人欣慰的是,經過多年的艱辛努力和研究探索,我國一批優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在廣泛研究、學習國內外各種創新創造思想的基礎上,創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創新理論與方法體系。該體系在深刻揭示和概括闡述事物發展基本規律的基礎上,揭示了創新的本質和規律,構成了完整系統的創新思想和方法集成,科學系統地回答了什麼是創新,怎樣創新以及依靠什麼創新的基本問題,是指導人們從事創新實踐活動的強大思想理論武器。
提高創新能力最關鍵的是制度化培養創新人才
科技創新,人才為本,人力資源是最寶貴的戰略資源。真正的創新人才是指掌握創新理論與方法,具有創造新事物能力的專門人才。創造新事物的能力表現為:第一,能夠規劃和確定現有事物未來發展方向和目標即能制定系統創新規劃的能力;第二,能用科學方法分析和尋找目標系統存在問題的原因的能力;第三,能準確快捷地研製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的能力。雖說我們倡導萬眾創新,但這些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是創新的先鋒隊和領軍者。沒有他們的引領和支撐,創新的實踐會陷入“盲人瞎馬,夜半臨池”的境地。
要徹底轉變觀念,深刻認識創新人才與傳統人才的根本不同點。
第一,創新人才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科技人才。傳統的科技人才是根據已有的知識和能力把業已存在的事物再造出來,而創新人才是根據創新理論與方法造出以前不曾存在的更好的事物,所謂更好即具有更好的功能,卻有更低的成本和更小的有害作用。
第二,創新人才不是高學歷人才,也不是高職稱人才,高學歷只代表接受的教育程度,高職稱也只代表人才的技術級別。教育程度和技術級別與創新能力有關係,但不完全相等。因為創新能力的本質是知識的運用能力,不是占有知識的多少。歷史上許多傑出的創新人才學歷並不高,甚至也沒有技術級別。
第三,創新人才也不一定是高級別(領導)人才。高級別人才仍然是在用專業知識進行工作,而創新人才最根本的特點是他們通過知識資源功能分類原理所建立的創新數據庫,相對而言他們是在用人類全部的知識在工作,這是創新人才能做出不同於常人的創新成果的根本原因。培養創新人才,要眼睛向內,把工作的重點轉到現有人才的知識更新和能力再造上。那種把希望寄托在對外引進人才上或者國內人才流動上,都是不太現實的。每個單位的情況各有特點,最了解最熟悉單位創新發展需要的還是自己原有的人才。對他們進行創新培訓,使他們在較短時間內提高創新能力,轉變為創新人才,是最現實、最快捷,最有效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法。全面系統的創新教育培訓,需要制定專門的創新教育培訓制度,使創新培訓體系化、制度化。這樣才能取得成效、達到目的。在各地區各行業普遍開展創新培訓的基礎上,再針對國家級科研院所、大型央企的技術高管、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負責人、大專院校科研部門負責人進行高級創新培訓。可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將他們中一萬到一萬五千人培養成國家級高級科技創新專家,並以他們為基礎,形成科技創新的國家隊和全社會創新的中堅力量。他們將覆蓋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的所有主要領域和方面,並肩負起本行業本領域創新發展帶頭人的作用,從而推動這些方面和領域進入創新發展模式。
中國的科技幹部和管理幹部具有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同時也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具有普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也就是科學的哲學素養。這是中國科技幹部和管理幹部最大的政治優勢和智力優勢。因為創新能力本質上是理論思維能力也就是哲學思維能力。中國知識分子有了這種優勢,掌握創新理論和方法就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基礎,就容易轉變為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特別是對高級科技專家和高級管理幹部來講,對他們進行專門的創新教育培訓,就猶如給一台台計算機,換裝了一套全新的操作系統。這將使他們的創造性能力發生質的變化和飛躍,使整個民族的創新潛力像地層深處的火山岩漿一樣爆發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