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8日電/隨著快遞、外賣行業快速發展,由過度包裝引發的浪費和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比如,偌大一只箱子裡僅包裝一個小小咖啡杯。包裝耗材過多、分量過重、體積過大等現象屢見不鮮。
經濟日報發表時評人張玉勝文章表示,過度包裝的負面危害顯而易見。大量包裝廢棄物被拋棄,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加重了環境污染;在支付必要的商品價值後,又被強加了額外的巨額包裝費,損害了消費者的正當權益。此外,“過度包裝”助長了社會奢侈風氣。
文章指出,鑒於電商網購涉及諸多環節,破解“箱滿為患”之類的過度包裝,推進網購包裹包裝的綠色化、減量化,需電商平台、物流企業、資源回收者以及政府部門等各方主體合力破題。從現實情況看,80%到90%的網購包裹都是由電商商家先行包裝好,然後交由快遞公司攬收、轉運、派送。故此,電商平台及商家處於包裹“減負”的第一線,提升他們的節約理念和環保意識,有助於從源頭上把控合理包裝的底線。
為處理好保護商品與節約材料的關係,還需要製造商在包裝的選材、結構設計上改進創新、多下功夫,避免用“過度包裝”去保護商品。同時,政府部門也應通過完善立法和政策設計,出台權威性、科學性的商品包裝標準,清晰厘出合理包裝與過度包裝的邊界,並對網購包裹的“綠色包裝”加以激勵。此外,還應建立包裝物強制回收制度,這既可作為企業和商家對售後服務的完善與延伸,也可提升包裝物的重複使用效率,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有利於節約型社會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