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2日電/租輛車來一趟自駕游,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遊客的選擇;舉辦商務活動,遇到公司車輛不夠,租車也是很多企業的首選;試用不同品牌不同車型,滿足個性化出行,租車也成為汽車發燒友的選擇……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生活方式的改變、出行需求的井噴,我國汽車租賃市場蓬勃發展,節假日期間甚至出現“一車難求”現象。
然而,租車市場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伴生。最近有媒體報道,由於合同規定模糊、監管存在空白等因素,一些租車公司設置了濫收費的“套路”和“霸王條款”,損害了消費者權益,引發不少糾紛。細數租車行業的“煙幕彈”,主要集中在假報違章向消費者“賣分”賺錢、租車押金“好交難退”、交通保險“不保險”,等等。對此,儘管相關部門出台過指導意見,但在實際應用中,“指導意見”很難作為執法依據使用。
有人將這樣的過程稱為新興行業的“野蠻生長”階段,意在說明新事物的發展往往不會有提前定好的賽道和規則,也在提醒監管需要跟上新興行業發展的步伐。政府監管倡導“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原則,但落實到具體實踐中,卻非常考驗精謹細膩的功夫。在對新行業的理解還不透徹,對“痛點”無法準確判斷的情況下,如果貿然出台過於嚴苛的監管制度,有可能會扼殺一個新興行業;如果在問題已經顯現之後,還不能做出及時到位的應對,則有不作為之嫌。監管如何做到既讓新興行業快速成長又健康發展,是提高治理水平的必答題。
觀察許多新興行業由亂而治的過程,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監管上既要包容審慎,也要堅持底線思維,科學合理界定平台企業、資源提供者和消費者的權利與責任,保障消費者各項權益。目前,我國汽車租賃行業還處於起步階段,相關部門需要對行業進展保持跟蹤關注,總結各種糾紛的共性,挖掘根源所在,進而拿出對症有效的管理措施。面對貓膩合同,就要建立規範合同範本,暢通投訴處理渠道;防止“套路”盛行,需要加強信用監管,建立“黑名單”制度,促進行業自律;避免基層執法缺少法律依據,也要及時研究出台相關法律法規……凡此,讓汽車租賃行業駛上法治化、規範化發展軌道,才能“開得又快又穩又安全”。
監管是一門治理藝術,既考驗專業水準,也考驗綉花功夫。最近備受關注的民宿暗藏攝像頭、網絡眾籌被疑騙捐等事件,也對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因為少數焦點案例而突下猛藥,但也不能錯誤理解“包容審慎”而遲緩失措。所有肩負監管責任的部門,都不妨用心地從經驗教訓中總結提煉監管規律,這樣面對未來的新興行業時,治理方能更加從容、更有智慧。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敬一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