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5日電/藍色的海面上,中國海軍綜合援潛救生船海洋島船在此航行,一艘紅白相間的龐然大物停放在後甲板。明亮的玻璃前罩前,圍繞著紅色的防碰撞欄,其身體兩側的巨大藍色LOGO像極了靈動的眼睛。這個頗具科幻色彩的巨物就是頻頻亮相國際聯演場的中國海軍深潛救生艇。
該型號的救生艇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深潛救生艇之一,由6個螺旋槳推進,使它可以在水下靈活調整姿態。救生艇在待命狀態時停放於救生船後甲板的兩條軌道上,塗滿黃油的軌道通向甲板後方,巨大的門架屹立於側。在執行任務時,救生艇在軌道緩慢移動至末端,門架上巨蟒般粗大的纜繩牢牢將其吊起,緩緩放入海中。救生艇入水後,最初在水面航行,調整好姿態後迅速下潛。在水中該艇使用聲波定位儀和圖像聲呐判定失事潛艇方位,再快速接近直到抵達潛艇救生平台上方,與平台對接轉移艇員。救生艇完成艇員轉移後浮起,遠遠看過去,海水泛起一片白色的浪花,艇艏先行露出海面,然後慢慢整體浮起,向母船迅速靠攏過來。
《環球時報》報道,這個外表科幻的救生艇內部是什麼樣子?1日,記者通過矮梯攀爬進入艇內,一探究竟。
該艇擁有一個圓形的出入口,罩著弧狀的玻璃蓋,宛如一個洞口,深度大概1米左右。此處也是艇內唯一能直立的部位。進入艇內的第一步是脫鞋,因艇內是精密儀器,艙內人員移動需要爬行保持清潔,防止鞋釘等尖銳物體損壞裝備等。跳入“洞口”,映入眼簾的是救生艇的駕駛艙。左右兩側布滿密密麻麻的儀器和顯示屏,包括最為關鍵的聲波定位儀和圖像聲呐,以及安裝在艙室外的數個攝像頭畫面等等。在救生艇內,共有3種崗位:主駕駛、副駕駛和救生員。主駕駛坐在最靠前,通過巨大的玻璃罩能看清前面的景物。最為特別的是在玻璃罩右前方有一個機器臂,必要時可以在航行中清掃障礙物。主駕駛背後有一個四方形凹槽,坐下去剛好放腿,這是副駕駛的座位。在航行和對接過程中,副駕駛向主駕駛提供潛艇的位置,協同完成和潛艇的對接工作。
連接駕駛艙和救生艙的是一個水密門,穿過這個門需要腿先伸過去,然後平躺進去。進去之後,又是一個蓋著蓋子的深洞,專業用語稱之為“對接裙”。對接裙像一個大碗倒扣在被救援潛艇救生平台上,在彼此對接形成硬密封後,開始抽水;與潛艇艇內均壓之後,對接裙上蓋率先打開,被救援潛艇救生艙蓋隨後打開,二者連為一體,建立救生轉運通道,艇員通過通道進入深潛救生艇。越過對接裙,視線所及是兩列矮凳,救生艙內最大容量是18個人,被救人員要面對面坐在矮凳上,個子高的就需要彎背坐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