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深化增值稅改革政策4月1日正式落地,規模達1萬億元人民幣的減稅紅利宣告開啟。 |
中評社香港4月14日電/中國深化增值稅改革政策4月1日正式落地,規模達1萬億元人民幣的減稅紅利宣告開啓。作為今年2萬億元人民幣規模減稅降費的“主菜”,這項新政的實施將進一步激發中國實體經濟的內生動力,在經濟增長放緩的當下,起到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的作用。
法國《歐洲時報》4月4日載文《大規模減稅確保“穩中有進”》,文章說,此次深化增值稅改革,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相關行業的負擔將顯著減輕,而制造業等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難看出這項改革扶持實體經濟的用意十分明顯。
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對實體經濟的重視和倚重程度要高於歐美國家,自經濟增長放緩以來,實體經濟受到一些影響,不少企業出現經營困難,市場上也出現過一陣“脫實向虛”的議論,認為實體經濟有困難可以更多向虛擬經濟要增長。中國經濟決策層及時制止和扭轉了這種傾向,不斷強調實體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的支點作用,并將振興實體經濟作為經濟政策制定的基點,陸續采取了連續降准、減稅降費等一系列貨幣、財政舉措。
2018年中國為企業和個人減稅降費約1.3萬億元人民幣,2019年又進一步擴大減稅降費規模,官方希望以此激發經濟活力,確保“穩中有進”。這是中國連續大規模減稅降費的重要內因。
當然,中國實施減稅降費政策,也有一定外部環境考量。在這一輪世界經濟複蘇過程中,各大經濟體普遍放棄了傳統的經濟刺激措施,轉而加大了對財政政策的使用,這其中減稅被作為重要手段。特別是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在去年初實施了1.5萬億美元的稅改法案,加之美聯儲進入加息通道,帶來大規模資金回流美國,給其他經濟體造成壓力,紛紛跟進減稅、加息,以對衝美國政策的“外溢效應”。這其中,中國經濟受到的影響雖然不大,但也需要重視中國國內資金加速外流、對中國利用外資形成挑戰等影響。在此情形下,中國加速財稅制度改革,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無疑會進一步激活中國市場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