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卓榮泰是要維持中立公平。其實這種要求全黨“噤聲”的做法恰好就是違背民進黨黨名中的“民主、進步”兩大要素。民進黨的傳統本來就是大鳴大放,並在初選過程中殺得見骨見血,但在初選有結果後又修補裂痕,槍口一致對外。民進黨就是這樣,在“民主”中取得“進步”。
實際上,不要說其他公職的初選,就是“總統”初選,歷來都是競爭激烈。一九九六年台灣地區首次實行“總統”民選,民進黨內就為誰代表該黨出戰大打了一場。二零零零年的“總統”大選,時任黨主席的許信良,鬥不過陳水扁,而發表《同志們,我們就此分手》的退黨聲明。二零零八年的“總統”初選之前,本來陳水扁在“新潮流系”的建議下,計劃安排以“蔬(蘇貞昌)菜(蔡英文)配”出戰。但在已經操弄過“殺十一寇”的黨主席游錫堃運作之下,讓謝長廷氣走蘇貞昌。謝長廷在挑選副手時,提出葉菊蘭,而陳水扁避免黨內分裂,要求謝長廷接受蘇貞昌作其副手,奉命出面力勸蘇貞昌的,就是“謝系”大弟子卓榮泰。、 二零一二年的“總統”初選,就是“蔬菜配”的兩個主角在廝殺,也是殺得見骨見血。為何當時就沒有強調卓榮泰現在所提出的要求呢?
為了避免民進黨分裂,有人提出“蔡賴配”。而從某些民調數據看,“蔡賴配”是能夠反制朱立倫、柯文哲致勝的最佳排陣。但賴清德已經象王金平那樣放話,要選就選正,不選副的,以其崛強的性格,可能很難讓他“屈居副席”。
另一個不願“蔡賴配”的,就是鄭文燦了。本欄此前已經分析,倘是“蔡賴配”勝出,二零二四年就是賴清德名正言順地由“副”轉“正”,打亂了蔡英文和“新潮流系”由鄭文燦出戰的佈局。
這場風波,可能比自一九九六年後歷次“總統”黨內初選的鬥爭更激烈,說是“腥風血雨”也不為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