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1日電/3月15日上午,李克強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外記者時表示,要堅持通過激發市場活力,來頂住下行壓力。對於如何激發市場活力,確保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端出了實實在在的“幹貨”。
中國網發表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德勇文章表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大水漫灌”式的做法固然能取得“短平快”的成效,但也會留下很多後遺症,延緩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優化和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違。當前形勢下,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們採取的有效措施,既要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也要兼顧長遠,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
文章分析,中國市場主體已超過1億戶,而且還在不斷增加。將這些市場主體的活躍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關鍵所在,也是催生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重要一面,符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故而,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從而不斷激發市場活力,是當前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時必須下好的“先手棋”。就此,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兩項關鍵舉措:一是實施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二是著力優化營商環境。
實施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讓市場主體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今年減稅降費的力度超過了以往,直擊當前市場主體的痛點和難點。鑒於增值稅是中國目前第一大稅種,也是市場主體普遍反映的稅負重的焦點,因此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並舉,通過深化增值稅改革,重點降低製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
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現行稅率由16%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增值稅稅率由10%降至9%,通過採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減稅負等,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這體現了普惠性減稅,而重點降低製造業和小微企業稅負,又體現了結構性減稅。這與過去積極財政政策經常採取的結構性減稅有明顯不同。
除了大幅減稅,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不得採取增加小微企業實際繳費負擔的做法,不得自行對歷史欠費進行集中清繳等舉措,有助於明顯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
綜合上述減稅降費措施,今年能夠為企業減輕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如此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相信會為市場讓體帶來“真金白銀”的獲得感,為增強市場信心進而激發市場活力注入“強心劑”。
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為激發市場活力再加碼。近幾年,我們通過“放管服”改革,改善營商環境取得明顯成效。去年世界銀行發布的《2019營商環境報告》,把中國營商環境大幅提升32位。但與社會各界的要求相比,中國營商環境還有很大改善空間。因此,政府工作報告將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列為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營商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實質上就是政府進行自我改革,政府多放權,市場增活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進一步縮減市場准入負面清單,減少審批事項,簡化審批流程和環節,對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證照分離”改革,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等措施,就是要通過簡審批優服務便利投資興業;改革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和公正監管制度,加快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國家層面重在制定統一的監管規則和標準,地方政府要把主要力量放在公正監管等措施上,就是要通過公平監管促進公平競爭。從而,使公平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核心和公正監管這一公平競爭的保障,全面深入地融入市場經濟運行中,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值得指出的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對外商投資的准入、促進、保護、管理等作出了統一規定。這不僅是對中國外商投資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創新,也是著力優化中國營商環境的一大體現,對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做了另一角度的有力詮釋。
可見,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政府工作報告祭出“真招”“實招”,“幹貨”足足,通過減稅降費這種“硬件”和著力優化營商環境這種“軟件”,為市場“鬆綁”,為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添柴加薪。而且,這些“鬆綁”舉措,更多採取市場化、法治化的辦法,使市場活力的迸發建立在長效機制上,這不但有助於確保當前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也為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