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2日電/央行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10日舉行的記者會上稱,在支持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過程中,要注重市場規律,堅持精准支持,選擇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主業相對集中於實體經濟、技術先進、產品有市場、暫時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進行重點支持,“防止盲目支持、突擊放貸”,增強對未來金融風險的防控能力。
新京報發表社論稱,銀行等金融機構和小微企業歸根到底是市場中的兩個經濟組織,因此,潘功勝提到的“注重市場規律”,才是解決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的可持續模式。而央行今年的五個方面舉措,多是從“注重市場規律”出發的,因而效果也是值得期待的。
文章分析,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因為小微企業融資難與貴是多因素形成的綜合結果。理論界及金融界將其中的因素概括成兩大類觀點:
一是“商業銀行說”。即小微企業融資難主因是銀行信貸資源分配失衡。二是“小微企業說”。即小微企業融資難是小微企業本身造成的。
在現實經濟實踐中,其實並不是單一的結果,而是兩者的綜合。從金融機構的角度看,以上種種問題的存在,意味著放貸給小微企業會讓金融機構面臨巨大的風險,而如果要對小微企業經營狀況等信息進行詳細調查,金融機構勢必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要保證一定的利潤率,那就得提高貸款利率,這就出現了融資貴問題。而且,如果小微企業向銀行借貸的成本太高,它們就會轉向其他融資渠道,那麼金融機構為獲取信息而付出的努力也就白費了。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金融機構並不熱衷於給小微企業放貸,於是融資難的問題也相伴而生。
不難看出,從表面上來看,商業銀行惜貸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主要原因,但背後導致惜貸的原因才是真正症結所在。單從責難商業銀行惜貸是無法改變現有局面的,必須從“注重市場規律”入手解決惜貸原因,即最終在中小微企業融資上風險與收益對等才能改變商業銀行態度。
從公共政策的角度來看,央行今年的五大政策體現了很強的“注重市場規律”。例如貨幣政策的流動性合理充裕,這將保證商業銀行手中有“糧”;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即針對小微企業的降准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會直接降低商業銀行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資金成本,同時提高政策的精准性。
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此舉不僅是立足於今年,更是著眼於長遠,一旦金融機構在小微企業“信貸投放能力”提高,那麼,將從根本上改變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的惜貸行為。而建立一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有助於改變小微企業單一依賴商業銀行貸款,多渠道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金融監管和財稅政策等方面,也繼續發揮“幾家抬”的合力。
文章指出,當然,中國小微企業融資問題具有很強的非市場行政即政策性,不過,從市場經濟理論來看,即便是政府調節市場失靈問題(小微企業融資難被視為一種市場失靈,即市場配置低效率),也應該多從市場本身客觀規律來解決。而央行“注重市場規律”的表態是值得期待的,只有在這一基礎上設計出來的公共政策,才是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可持續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