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關係還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
正如筆者在此前FT中文網專欄文章《不要錯過貿易戰降溫的機遇期》和《特朗普貿易大棒的得與失》中提到的,貿易爭端對美國而言並非穩賺不賠,美國客觀上也有同中國達成和解的巨大訴求。2001年中國入世以來,中國製造業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一,作為全球供應鏈的中心和世界工廠,不少對美出口商品其實是美資企業在華生產進而出口到美國的。特朗普對全部商品加征徵稅的威脅,也將給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帶來福利損失。
同時,美國經濟前景也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隨著稅改利好基數效應減弱,美國財政政策空間已越來越小,2019年美國經濟增長會大幅放緩。例如,美國12月零售數據意外錄得九年以來最大跌幅,消費引擎失去動力,信貸需求放緩,說明減稅刺激的作用正在減退。2018年8月以來美國製造業PMI指數顯著下行,12月跌至兩年來最低值。在此情況下,美聯儲已將2019年經濟增速下調至2.3%,並在1月會議紀要中稱要對加息保持“耐心”,預計全年可能只有一次加息,甚至不加息。此外,筆者認為,美國經濟放緩和貨幣政策放鬆或將導致美元進入下行通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企穩甚至升值。
美國兩黨的分歧和政治風險也讓中美貿易協定的達成顯得格外重要。特朗普在2020年有尋求連任的動機,但民主黨在中期選舉重新控制眾議院後,雙方矛盾不斷升級。例如,12月的邊境墻僵局使得美國陷入歷史上最長的聯邦政府停擺。雖然政府停擺已經暫時結束,但特朗普對支出法案裡用於修墻的撥款金額並不滿意,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以圖繞過國會,從政府其他部門調撥資金修築邊境墻,兩黨衝突加劇。此外,民主黨還將在非法移民待遇、環境問題和醫保等多條戰線上向特朗普發起攻勢。在國會和地方層面,民主黨非常活躍,煽動民粹勢力迫使亞馬遜取消了修建紐約第二總部的計劃。再結合美國多項經濟指標回落、增長前景遭遇下調的背景,特朗普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的願望很強。
中美經貿關係始終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穩定的中美經貿關係,對於中美乃至全球經濟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可以想象,倘若中美經貿衝突越演越烈,中美之間在政治、外交、意識形態方面的關係會進一步惡化,甚至急轉直下。而通過中美雙方利益互讓,互相退讓達成協議,客觀上最大化了中美雙方的經貿訴求,中國主動開放市場,承諾加大美國大豆、原油、牛肉等商品的進口,降低貿易壁壘,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保持匯率穩定等,符合中美雙方的利益。中美達成貿易協定的當天,全球股市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2月25日中國股市更是大幅收漲5.6%。
抓住歷史性機遇期,中美關係在曲折中前行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經濟正處在一個經濟轉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達成貿易協定給了中國寶貴的深化改革的時間窗口。當然,外部壓力固然不利,但其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升對外開放程度、推進市場化改革原本就是中國經濟發展到目前階段的內在要求。如果中國將外部壓力轉變為動力,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既是應對外部風險的措施,也是中國變壓力為動力,跨過改革開放深水區的關鍵一躍。
從長遠來看,中美貿易衝突升級只是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增強,中美兩國進入大國博弈的一隅。考慮到中美博弈的長期性與複雜性,對待中美之間分歧應該分層次,分階段地來看。需要將經貿問題、技術問題、政治、意識形態、甚至經濟制度問題等分開來看。即中美經貿衝突相對容易解決,要麼雙贏要麼雙輸,短期達成協議的可行性相對較大;但技術之爭則是更為中期的問題,是伴隨著中國高端製造業崛起與技術追趕而導致的,短期內不會有明顯的好轉,衝突頻率反而會比以往明顯增加;而去年美國副總統彭斯地講話其實更透漏出了中美兩國在意識形態、經濟制度方面的分歧較大,這實際上是個更長期的問題。
未來的中美關係並非坦途一片。在貿易協議達成前,市場上對中美經貿關係過度悲觀的態度固然偏頗,但因為歷史性貿易談判的達成就認為我們可以高枕無憂的想法,也全然不可取。正如前文所述,中美關係作為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遠遠超過經貿關係的範疇,同時涉及技術、金融、政治、意識形態等多個維度,經貿關係作為壓艙石,牽一發而動全身。明年又將進入美國大選年,特朗普貿易政策的反覆和不確定性,民粹主義的回潮,加之中國高端製造業崛起與科技領域的迅速發展,將和美國在更多領域、更深層次發生大國之間的博弈,特別是技術領域、經濟體制領域的分歧短期難以消除,必須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總之,唯有抓住歷史性的寶貴機遇期,擴大開放、深化改革,才是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前提。亦可以預見,中美未來關係將仍在曲折中前行。
來源:FT中文網 作者:沈建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