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7日,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沃爾夫岡•伊申格爾在德國慕尼黑致閉幕詞。(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2月28日電/第55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已經落下帷幕,但那裡發出的聲音仍在持續回響。有一點顯而易見:人們談論的風險很多,機遇太少;對舊有傳統的擔憂超過對新生事物的好奇。
德國之聲2月26日報道《歐盟是時候改變全球思維了》,文章說,在這個新的世界秩序中,損失最大的國家顯然是美國。美國副總統在會上發表演講說,“今天,美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大,美國再度在世界舞台上領導。”他說得越多,就越顯得他說得不對。彭斯呼籲華盛頓盟友給予更多支持,特別是在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和對中國科技的立場上。他說:“如果我們的盟友變得依賴東方,那麼我們不能確保西方的防衛。”但是,歐洲很多國家甚至連英國都不認同這種觀點。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演講時對創新表現出更加開放的態度。她雖然承認歐洲百姓的思維結構還徘徊在二戰的陰影裡,但她也不願打破這個結構,而希望小心翼翼對其進行“相互連接式思維”的改革。她確信,即便歐盟尚未制訂統一的發展政策計劃,中國和歐盟仍能彼此學習。
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全球大國,丟棄舊的世界秩序應該是最容易的。但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發表了與默克爾類似的看法。他認為,現在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多邊主義。楊向世界傳遞的信息是:中國支持多邊主義,主張在國際事務中以“協調、合作以及穩定”為目標,同美國的關系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