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5日電/2019年2月21日凌晨2點,美聯儲發布了1月份FOMC會議紀要。會議紀要有兩個關鍵點,一是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在1月份會議上對美國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表達了更大的擔憂,促使他們發出停止加息的信號;二是紀要顯示幾乎所有美聯儲官員希望在今年晚些時候停止縮表。
第一點算在市場預期之中,第二點有些超出市場預期,美聯儲的鴿聲持續響亮。
不過資本市場的反應也有些混亂。
比如美國三大指數,以道指為例,紀要發布後,指數掉頭向下,然後又跳起,之後又跳水了,之後來個V形反轉。不過整體來看,波動幅度都不大,市場沒有多少方向性。
又比如美元指數,紀要放鴿後,原來疲弱的美元指數反而跳升了。
所以,到底怎麼來看美聯儲行為背後的意味?
因為停止加息市場談得比較多,這裡就只來談縮表這件事。
1
縮表這件事
眾所周知,因為次貸危機引發的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美聯儲拿出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就是QE。三輪QE下來,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相比危機前幾乎是毀天滅地的級別。
再看細分項的話,美聯儲主要就是買了美國國債跟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2008年12月底的時候,美聯儲持有美國國債規模僅4750億,持有MBS為0,2017年9月底,這兩個值分別是2.47萬億和1.77萬億。
2017年9月20日,美聯儲FOMC會議宣布,從2017年10月開始計劃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採取被動縮表方式逐步減少到期再投資,計劃2017年10月至12月每月縮減60億美元國債和40億MBS的購買,縮表上限每3個月調整一次,至2018年10月,兩項到期再投資上限預計提升至300億美元和200億美元。
尋到現在為止,美聯儲的縮表進程是什麼樣的呢?
先看國債縮減情況,可以看到,基本符合美聯儲之前宣布的節奏,2018年10月份國債規模縮減了400億,超過了之前的計劃。不過從2018年11月份開始,縮減規模有所減弱。回憶一下,美聯儲放鴿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從縮表行為也可以看出美聯儲對經濟變得謹慎擔憂起來。
再看MBS縮減規模,就進程而言,MBS收縮程度明顯低於計劃,不過進入2018年二季度後,在漸漸向原定規模靠攏。
美聯儲總資產規模上,2017年10月後出現穩步下滑,2017年10月為4.5萬億規模左右,目前降到了4.08萬億左右。
原定的計劃是2019年年末美聯儲的資產規模降到3.5萬億,現在來看有可能最終水平會在這個之上。
2
縮表意味著什麼?
縮表直觀地來講,就是央媽減少了基礎貨幣的投放,相比QE時代的放流動性,現在就是抽流動性。市場會擔憂是很正常的。
美聯儲縮表抽流動性的破壞性最著名的一次是1929年-1931年的大蕭條。1929年股市崩盤後,市場情緒迅速逆轉並延至銀行系統,資產價格的慢速崩盤使得市場貼現融資需求大大減少,聯儲票據貼現與短期貸款規模快速下跌,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公開市場操作還沒成為主流,深諳此道的斯特朗又於1928年去世,在資產價格下跌中,美聯儲資產規模被動收縮。這次縮表行為被認為是美國陷入長期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美聯儲的縮表行為是不是真的會抽流動性呢?答案是否的。
美聯儲投放的是基礎貨幣,從基礎貨幣到M2,還有一個乘數,這個乘數主要與信貸行為活躍度相關。1929年-1931年那次大蕭條中,一邊經濟經歷了基礎貨幣下降(因為美聯儲被動縮表),一邊經歷了貨幣乘數的斷崖式下跌(因為危機導致信貸活動活躍度降至冰點)。基礎貨幣與乘數雙殺下,貨幣緊縮程度遠遠超過了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收縮所體現的程度。
正是基於此,伯南克在2008年這波金融危機中開展了QE行動,擴充基礎貨幣,來抵消貨幣乘數斷崖(與大蕭條類似,危機導致信貸活躍度大大下降)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