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動化碼頭。(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1月25日電/當唐納德•特朗普抱怨中國貿易行為時,他不可避免地指向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巨額貿易順差。乍一看,美國總統似乎有道理。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顯示,在截至去年10月的12個月內,中國對美國的商品貿易順差達到4100億美元,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失衡。但僅聚焦中國與美國之間的雙邊貿易順差具有誤導性。從更寬泛的定義來看,中國的貿易失衡規模在縮小。同期,中國與全世界的商品貿易總順差是3600億美元。
香港《南華早報》1月21日載文《特朗普將不會明白的中國經濟的真相:不存在順差》,文章說,而從最寬泛的定義來看,其順差總體消失了。在2018年前9個月內,中國經常賬戶實際上是赤字。這一赤字也許不會持續很長時間。有充分的理由認為,中國的經常賬戶今年很可能會恢複小額順差。
中國的經常賬戶平衡表從10年前相當於其國內生產總值10%的順差縮水為如今近乎於零的狀態,這一轉變是重大的結構性變化,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大多數觀察人士包括特朗普仍未想明白這一變化。他們仍認為中國是個順差國。
普遍來講,當人們談及中國的貿易平衡問題時,他們只想到中國的實物貿易。中國與世界其他地方的商品貿易的確處於順差狀態。但在過去十年間,其服務部門的貿易平衡表已從零變為了約3000億美元的逆差。
不難找到解釋。中國尚未養成從其貿易合作夥伴國進口銀行服務或保險服務的習慣。
發生變化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國旅游者選擇境外旅游——去年,1.3億人次出境旅游。當他們出境旅行時,他們自由支出,這些都計入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進口服務業項下。
結果是,中國的服務業淨進口額攀升到較高水平,幾乎足以抵消其商品淨出口額。再加上,外國投資者在中國的投資收益的流出不僅抵消、甚至還超過了中國投資者境外投資收益的流入,因此中國與世界其他地方的經常賬戶總體收支已縮水至接近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