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銀行要把握壞賬比率和貸款效率的平衡
http://www.crntt.hk   2019-01-15 09:30:31
  中評社北京1月15日電/銀行不良貸款多了,變成壞賬是風險。銀行壞賬率太高,更會形成系統性金融風險,甚至通過市場叠加傳導,演化為全球性金融—經濟危機。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張敬偉文章表示,銀行要發展,又不能過於保守,必須在防範金融風險的前提下,具有適當的冒險精神。商業銀行,利潤獲得途徑主要是存貸差額,不敢放貸的銀行不是好銀行,過度放貸又會造成不良貸款率。如何平衡?且看中國銀行業的表現。

  文章分析,據1月12日新京報報道,1月11日,銀保監會舉行近期重點監管工作通報會。據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銀行業各項貸款同比增長12.6%,其中,前11月新增貸款占社融增量達83.4%。此外,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89%,較2017年上升0.15個百分點。

  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不足2%——也是商業銀行的安全紅線。對此數據,不同機構和分析者有不同看法,有些機構和分析認為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遠高於此。不過,眾說紛紜雖然折射了相關數據存在著透明性不足的問題,但銀行業維持相對的市場穩定,而且沒有出現市場預警,也驗證了中國銀行全體系穩健、

  市場適應了這種懷疑,而且波瀾不驚,恰恰說明來自市場的正回饋。眾所周知,金融市場向來敏感且有著條件反射基因,不起眼的傳謠和警訓都會引發全球市場的動蕩不安。中國銀行體系整體穩健,其實有賴於較低的貸款不良率,確保了銀行業乃至整個金融業的風險可控。

  文章稱,2018年,銀行業有兩大任務:一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二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就前者而言,無論是在機構改革方面完善金融治理體系和強化金融監管,還是股市和樓市兩個虛擬經濟領域的資金流向控制,以及政府隱形債務和僵屍企業占用的貸款,國家都出台了針對性的治理舉措。一方面,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旋緊流動性向虛擬經濟蔓延的開關;另一方面,繼續清理政府隱形債務,出清更多落後產能,阻遏各種貼著PPP標簽的明股實債,通過債轉股稀釋企業債務帶來的即期風險等等。

  即使是風險較低的個人房貸,在各城各地嚴調控之下,銀行貸款也趨緊趨嚴。至於各種可能推升樓市泡沫的創新貸款模式,如首付貸等也被嚴格叫停。總而言之,2018年銀行壞賬率維持在2%以內,凸顯了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治理成果。

  文章指出,內外形勢發生了變化,尤其是貿易摩擦從外到內的傳導,中國市場面臨嚴峻挑戰,中國經濟也迎來下行壓力。與此而來的是,股市、匯市的波動以及消費動能的減弱。在此形勢下,財政和貨幣政策要適當調整,減稅和針對性的投資,以及確保市場擁有足夠流動性成為當務之急。銀行面臨著要給中小微、三農企業加速輸血的任務,尤其要從根本上解決民營經濟融資難和融資貴的沉屙痼疾。因此,去年銀行業對實體經濟貸款力度加大。銀保監會數據顯示,去年商業銀行對實體經濟的貸款增速為12.6%,全年15.7萬億元的新增貸款規模,在過去多年中也是最高的。此外,2018年小微企業貸款增速比貸款平均增速要高6~7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貸款利率也明顯下降,去年10月、11月銀行業新發放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在7%左右,其中,大行利率下降幅度更大,五大國有銀行和郵儲銀行在四季度發放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與一季度相比下降了1.1個百分點。

  去年前期主要是防風險,中後期才是穩經濟,政策交匯期導致去年貸款增速並不高—雖然全年新增貸款15.7萬億元,但是貸款增速只有12.6%。就貸款結構而言,主要是居民部門和票據融資占比較多,企業中長期貸款下降明顯。這也意味著,經營投資類市場主體資金需求較弱,也驗證了市場基本面下行趨勢。

  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今年的貨幣政策已經定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1月4日晚,央行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其中,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去年3次定向降准,今年初始就全面降准,釋放流動性8000億元,凸顯貨幣政策朝著寬鬆趨勢調整。加之面向小微企業的精准降稅減負2000億元,年內貨幣和財政會齊齊發力,應對市場變局,確保穩增長。

  銀行不良貸款率風險可控,也讓銀行敢於放貸支持實體經濟。不過,對小微和民營經濟的融資支持,也不能只放不管,依然要防範壞賬風險。在政策導向和市場選擇中,商業銀行要有正確的判斷。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