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朱家軍黃敏恭:朱立倫對兩岸論述老神在在
http://www.crntt.hk   2019-01-12 00:17:53
黃敏恭。(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桃園1月12日電(記者 黃文杰)朱立倫擔任桃園縣長任內所倚重副手、“行政院”前副秘書長黃敏恭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朱是國民黨爭取2020提名人選中,最有能力提出兩岸論述的一位。從朱的岳父高育仁倡導“兩岸共同史觀”,到2015年提出“求同尊異”在北京會晤習近平時獲得“聚同化異”回應,接下來延續“九二共識”,會用智慧提出更好主張。對於兩岸論述,朱立倫與高育仁很早就開始經營,應該“老神在在”。

  黃敏恭是朱立倫擔任桃園縣長(2001年12月20日-2009年9月10日)倚重的副手,朱在桃園縣長任期沒有結束,便接任“政院”副院長,黃曾代理桃園縣長達10個月,後來吳志揚選上桃園縣長,黃還繼續協助吳三個月,接著轉任台灣自來水公司董事長、“行政院”研考會副主委”、“行政院”政務副秘書長,接著擔任台車董事長,政黨輪替後交棒。
 
  黃敏恭有機會成為朱立倫副手,結緣於朱的岳父高育仁。

  高育仁當年擔任省議會議長,黃算是高的幕僚長,接著受邀來桃園幫女婿朱立倫,屬於“兩代交情、兩代共事”,這次高育仁的兒子高思博選台南市長,也南下幫忙,遺憾落選,如今朱立倫宣布2020,黃敏恭確定“幫到底”,雖暫時沒有正式的職稱頭銜,但是對於朱的兩岸論述脈絡清楚,接受中評社訪問,提出他的觀察。

  針對國民黨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最近受到挑戰,黃敏恭倒是用他最近一趟小三通行程,完成金廈之旅,親眼見到廈門的“一國兩制統一中國”以及金門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標語,遙遙相望,給了很多感想。

  黃敏恭說,台灣與中國大陸都講“統一中國”,如果這四個字,取中間兩字,不就是“一中”?差別是一邊喊“三民主義”,一邊喊“一國兩制”,剛好各自表述。

  黃敏恭說,他在廈門親眼看了“一國兩制統一中國”招牌,最大感觸是,大陸確實“加強”一國兩制宣傳,結果是招牌粉刷、維護很好,反倒是金門這面招牌缺乏維護,看到“落漆”,某種程度也反映台灣的窘境。

  對於國民黨四大“太陽”,積極爭取提名,外界都關注到底有怎樣的兩岸論述,黃敏恭告訴中評社,朱立倫與高育仁應該“老神在在”,因為岳父與女婿很早就開始經營。

  黃敏恭指出,高育仁成立21世紀基金會,2013年就曾在上海主辦首屆和平論壇,當時把台灣獨派大老、淺藍、淺綠,不同政治立場都找來開會,達成不少共識,也開始進入兩岸深水區,展開政治問題討論,只是後來兩岸關係改變,沒有辦法繼續延續。
 
  他說,高育仁其實立場屬於台灣本土,但知道兩岸要往和平發展來走,關鍵先建立“兩岸共同史觀”,台灣四百多年歷史,只有一個事實、一個真相,卻有三種解釋,包括兩蔣與國民政府1949年以後帶來的史觀,還有民進黨努力“去中國化”,要切斷兩岸脈絡,加上新中國建立之後,看台灣卻把“中華民國”視為消滅。

  黃敏恭分析,光台灣就有兩種史觀,自然形成統獨對立,歷史是演繹的脈絡,從歷史觀點去看事情,才會超越時空,才會知道過去真相是這樣,從真相推估未來,歷史的觀點才是最合適的觀察工具,應該先建立兩岸共通史觀,拋棄過去你我的思維。

  他舉例,目前全世界都主張“一個中國”,大陸認為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事實1949年到1979年台灣“退出”聯合國,這中間二十多年,代表唯一合法政府是“中華民國”,難道這不是歷史嗎?我們不但存在而且還合法存在,因此高育仁呼籲,先建立正確的兩岸共同史觀,兩岸爭議就可以化解。

  黃敏恭說,高育仁先提出“兩岸共同史觀”建立,接著交給女婿朱立倫,2015年5月以國民黨主席身份到北京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見面,這時候兩岸的“求同存異”,已經開始進入“兩岸尊異”,這個“尊”字,是有歷史意義與高度,因為有共同史觀,就會慢慢學會尊重對方。

  他告訴中評社,兩岸關係從“求同存異”到“求同尊異”,以及“聚同化異”,三段邏輯非常嚴謹,重點是先由岳父高育仁提“兩岸共同史觀”,已經努力整合台灣藍綠的政治分歧,甚至包容“老獨派”的看法,我不會否定你,你也不會否定我,這個“尊”字更珍貴,也獲得“聚同化異”。

  黃敏恭表示,想參選2020的人都要遵照“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任何主張也要符合“中華民國憲法”,可以知道,朱的理念與邏輯及步驟是完整,從高育仁交給他的女婿朱立倫,還促成第一屆兩岸和平論壇,因此朱立倫的主張,是最可行,一點都不空洞,非常務實,會延續九二共識,沒有放棄這個主張,至於“求同尊異”之後,就看政治人物用智慧來解決。

  他最後也以道家“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兩段話,認為不要執著於名相,堅持要照這四個字,或是一定反對這四個字,其實我們這一代承襲老祖宗的智慧,必然也存在政治人物的心中,自然可以用老祖宗的智慧,化解兩岸的歧見與衝突。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