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18年2月德國國防部提交的《2017年度主要武器系統作戰準備情況報告》顯示,目前德國國防軍128架“台風”戰鬥機只有39架能正常飛行,海軍的13艘護衛艦中只有5艘適合航行,而“虎”式武裝直升機和“豹”-2主戰坦克的故障率高達83%和53%。戰備水平低下可見一斑。
不過,在一些人看來,國防預算不足和戰備水平低下只是冰山一角。有評論指出,自1991年冷戰結束以來的20多年裡,德國的國防決策者並沒有認真考慮德國面臨軍事威脅的可能性。雖然德國的國防工業能夠設計、製造和出口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武器系統和軍用裝備,但德國的政治家們更關注建造新型裝備能夠提供多少工作崗位,而非其實際效用。
以德國海軍為例,在對水面艦艇進行換代時,德國海軍最終選擇了更適於維和行動而非作戰使用的設計樣式。所以,當德國海軍的主要作戰區域波羅的海和北海出現真正的威脅時,其水面艦隊連維持境外部署都有困難,必須依賴其他北約國家來保護其波羅的海和北海的航道安全。
而且,經過多年的國防支出收縮,德國政府管理大型軍購項目的能力也大大降低。據德媒報道,2017年新交付給德國國防軍的97件大型設備中,能夠使用的僅有38件。德國國防部承認,國防生產商交付德國國防軍的61%的主要裝備都無法使用,必須返廠進行數月的升級或改造。
強烈的反軍國主義文化,使得德國民眾長期坐享“和平紅利” 而國防觀念淡漠,嚴重缺乏重振國防的動力。據德國《時代報》披露,2017年秋的一次北約軍事演習結束後,400名德國國防軍士兵因演習中每天出勤超過8小時而索要加班費,並以辭職相要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