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產業的升級。人口紅利也曾幫助中國依靠勞動密集型產品創造經濟奇跡;但當社會經濟進入一個較高水平時,勞動力的作用就在減小,科技的作用更大。因而,對中國來說,“8億件襯衫換一架波音飛機”的時代必須終結。人口在經濟總量統計上有意義,但在衡量經濟質量、生產力發達水平,就變得意義不大了。因而,中國企業需放棄依靠低成本打價格戰,轉而將主要精力放到做出精品、加大創新上,從低端制造業逐漸向中高端制造業進步,實現產業升級。
產業的升級必然伴隨著人才的升級。如果說“人口紅利”指的是大量技能不高的普通勞動群體為經濟帶來的收益,那麼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之路上則需要指知識型、技能型勞動群體所支撑,而其為經濟所帶來的收益可稱為“人才紅利”。企業對技術創新人才的需求,則是中國加強對人才教育、培訓的契機,有利於人口質量的優化。
隨著勞動力人口的減少與科技的發展,機器人代替人工已成為趨勢,盡管短期人們擔憂失業的危機,但從長遠來看,每一次技術的革命與創新都讓人類文明邁入一個新階段,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和美好,如同沒人再去和汽車比速度,機器人將讓人們擺脫重複、繁瑣的工作,而從事更多更新更有興趣的工作。即使人口呈現負增長,依然可以過更加有尊嚴,更加優雅,更加智慧的生活。人們可以更多享受到“科技紅利”。
同樣,人口負增長帶來的是消費人口“數量”的減少,但人口素質的提高、收入的增加、自我支配時間增多,對於高端消費品的需求必然增加,這將提升消費市場的“質量”,相信“買買買”的中國民衆還是世界不可忽視的消費主力。
再有,“人口紅利”概念的也會升級。當人類平均壽命不到70歲時,60歲或65歲可能是老齡化的綫;今天,人類平均壽命達到75歲時,老齡化的綫也應向後移動。假如把中國人退休時間往後挪動5歲,勞動人口就會增加數千萬,即便不鼓勵生育,所謂“人口紅利”也并未消失。
無論如何,假如中國的人口負增長已經難以避免,但只要中國能充分挖掘人口潛力、合理優化人口結構、注重提升人口質量,中國的“人口紅利”還不會馬上消逝,而“人才紅利”則在努力下,有可能不斷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