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賴清德未在第一時間走人,使民進黨在重組“內閣”以振衰起蔽失去先機,如今傳出賴清德若離任,接任人選將是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偏偏蘇貞昌才在新北市長的選舉中,大輸對手30萬餘票。選舉大輸卻接任更高的職務,雖然未違反相關規定,但卻留下社會觀感極度不佳的形象,也加深選民對於民進黨重新執政以來,諸多負起政治責任下台的官員後又高升的惡劣印象。
若將蘇貞昌大輸視為非戰之罪,故接任“閣揆”尚稱合理,無異是將敗選責任完全歸咎於“中央”執政成績不佳,也等同是完全否定過去民進黨2年多來推動之引以為豪的改革政策,世界上還有比這種唾面自乾更感到不堪的情境?賴清德希望離開現在職務後,可以讓蔡英文有大破大立的機會,到頭來只見大破不見大立,試問2020年大選,還要選嗎?
當然這不是該下台而不下台的首例,在九合一選舉前,前“中選會主委”陳英鈐因處理公投案立場行政不中立,使該單位被視為是“西廠”,進而被要求下台負責。若當時陳英鈐勇於承擔責任下台,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或公投案中或許不會敗得如此慘。選後負起敗選責任請辭下台後,為領年終奬金而多留了幾天,更惡化執政黨的社會形象。
該下台而不下台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案例,莫過於前北農總經理、高級實習生吳音寧;她不僅看不懂報表,且在議會答詢時不懂何為業外收入,甚至錯置年度收入的多寡。然而她卻在一片該下台的聲浪中,因著民進黨上下力挺而屹立不搖,最後還拒絕赴議會備詢。凡此種種都讓民進黨大量流失年輕選票,焉能不敗。選敗後認賠殺出的結果,更讓當初的力挺顯得可笑至極。
民進黨自從執政以來,諸多該上台而不給上台、該下台卻不讓下台的亂象,正是導發民心思變的重要因素。若是執政黨不能體察此種民心變化,選民將在2020年選舉再次以選票來徹底終結亂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