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王英津:大陸提融合政策要爭取台灣人民認同
http://www.crntt.hk   2018-12-22 17:07:25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英津。(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12月22日電(記者 倪鴻祥)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慶祝創所50週年,今天舉行第14屆“兩岸和平研究學術研討會”,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英津下午表示,大陸提出融合發展的政策,是為未來兩岸和平發展創造條件、建立基礎、減少統一的阻力、擴大支持統一的力量,大陸不是要分享台灣的好處,而是讓台灣分享大陸的好處。是對台灣的政府與人民進行二分法,對台灣政府不互動,而爭取台灣人民認同。

  第14屆“兩岸和平研究學術研討會”主辦單位為政大東亞所與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研討會進行一整天,總共分為四場次,王英津出席下午第三場座談,以“大陸融合發展的政策的緣起、要義及相關闡釋”來探討“亞太區域變革:大國關係與兩岸關係”。

  其他論文發表人,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登及;評論人為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建民、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副院長方長平,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張五岳。 

  王英津表示,大陸2017年提出融合發展的政策到目前很多台灣人並不是太理解,因此提出觀點分享,一是政策的緣起,在2008年到2016年之間馬英九執政8年開啟兩岸和平發展的局面,大陸來講是惠台讓利,給台灣大量好處,照理台灣對大陸認同的比例應該攀升,事實不是這樣,各種民調顯示“一個中國”的認同度是下降的,大陸也感到震驚,因此大陸必定反思。

  他指出,大陸反思的結果認為,台灣只想透過交流獲致最大利益卻不想統一,馬英九也提“不統、不獨、不武”,大陸為何還要與台灣繼續這樣的交流?因為大陸要獲致的是未來指向國家統一上的利益,因此大陸認為台灣對中國的認同應該要綁在一起,達到共同的連結,所以提出融合發展,讓台灣的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到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成為大陸的一員,生活、利益綁在一起,進而產生效果。

  他說,大陸的統一方針是和平統一,因此敵對狀態到和平統一之間有一過渡階段,如何推動兩岸和平發展邁向和平統一是大陸的問題;10年前大陸想透過深化、擴大兩岸交流推動兩岸和平發展邁向和平統一,但結果證明無法達成,因此要有新動力去推動,增加的新動力就是融和發展。

  他表示,大陸爭取台灣民心工作平台的拓展,一直是大陸對台的工作方針,過去都是大陸到台灣島內來進行惠台讓利,但做法不理想,利益很多在中間被截流,所以大陸記取教訓,把台灣民眾請到大陸來直接給好處,因此現在和馬英九時期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台灣的政府與人民進行二分法,對台灣政府不互動,而爭取台灣人民認同。

  他指出,大陸也從香港“一國兩制”之中從中記取教訓。“一國兩制”實際上是分制,就是“井水不犯河水”,這固然可以防止香港的利益被吞併,但長期隔離會造成差異一直無法化解,所以一旦遇到矛盾與摩擦就會出現問題,大陸反思後認為要積極化解差異,對台也是如此。

  他說,融合發展的政策的意涵,一是只有台灣民眾到大陸來才能享受政策;二是目前只有社會、經濟融合,後面的文化、精神、政治融合,大陸還沒提出來,但文化融合是早晚會提出來,精神融合將來是個大目標,至於政治的融合暫不會提。

  他表示,很多人誤解融合發展與和平發展的關係,和平發展早期目標是交流發展,現要加入融合發展,因此交流發展與融合發展是共同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槓桿。

  王英津指出,融合發展是為未來兩岸和平發展創造條件、建立基礎、減少統一的阻力、擴大支持統一的力量,融合發展是在統一前的運作模式,所以和統一後運作模式“一國兩制”並不相同,但前者並不違背後者,因為“一國兩制下”,大陸不派人到台灣,台灣也不派人到大陸,除非是大陸中央高層給台灣適當的名額,所以大陸不是要分享台灣的好處,而是讓台灣分享大陸的好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