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5月21日5時2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12月8日電/“美國正在重返月球表面,而且我們這麼做的時間比你想象的更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上周說道。然而,中國抵達月球的時間比你想象的更早。
美國《福布斯》雜志12月5日載文《中國即將開展一項勇敢無畏的登陸月球使命,然而你為何卻對此一無所知?》,文章說,隨著嫦娥四號探測器計劃於本月8日發射升空,中國國家航天局將很快成為全球首個使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機構,而這種嘗試有望在本月31日進行。雖然專家認為這次著陸成功的可能性僅為50%,但其間仍存在一個未解謎團。如果NASA這麼做,西方的互聯網將為之瘋狂。那麼,為何當中國這麼做時卻沒有在西方引起轟動?
在西方,中國太空項目幾乎鮮被報道。即便被報道,也通常是出於美國反對(所謂中俄在“太空軍事化”中發展)“太空激光”的需要。不過,就算這種說法成立,也不足以成為嫦娥四號在中國以外如此缺乏關注的借口。“西方對中國太空項目的報道糟糕透頂,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中國正開展太空項目。”太空行業分析師布萊恩•哈維說道,“當得知中國開始登陸月球并向火星進發時,人們錯愕不已。”
“在西方,中國大部分成就沒有被報道且鮮為人知。這使我想起太空競爭早期,當時西方人對蘇聯的切實成就感到匪夷所思。”哈維提及美國公衆對蘇聯在1957年發射世界上首顆衛星時歇斯底裡的反應時說道,“中國真正的技術實力有悖於西方國家的優越感,這些國家或將發現它們并非高人一等。”
我們不妨在更宏大的視角下看待嫦娥四號登月探測器。NASA每年對太空項目的支出高達359億美元,歐洲航天局每年支出57億美元,中國每年的此類支出也僅為49億美元。然而中國不僅將在嘗試本月登陸月球背面,其未來的太空使命還包括明年發射從月球采集樣品并返回地球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等。幾年前,中國媒體曾直播嫦娥三號登陸月球,嫦娥四號的上述開創性使命也有望被中國媒體直播到全球各地。屆時,願天空澄澈并希望你們睜大眼睛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