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電/“我那天從肇嘉浜路一路朝著徐家匯走,結果一公里的距離,連一輛單車也沒有。”近日,像市民朱小姐一樣抱怨共享單車越來越少的市民為數不少。
為何曾經“車滿為患”的共享單車變得越來越少?為何共享單車頻頻“掉鏈子”?禁投令後,企業如何在控制單車數量後又能保證市民的騎行需求?
“想騎車得走一大段路”
與市民朱小姐一樣,市民謝先生也感覺自己家門口的共享單車數量變得越來越少,數月之前,謝先生還是小黃車月卡的忠實用戶,“因為我家附近ofo的車子最多,哪怕是早晚高峰,也從來不會有沒有車子騎的情況。”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謝先生發現,自己家附近的小黃車越來越少,甚至ofo有時還沒有摩拜的車輛多,“所以不久前,我退了小黃車的月卡,重新買了摩拜的月卡。”但即便如此,想要騎到共享單車也沒有以前這麼方便了,“我家門口以前都是停滿了共享單車,現在想要騎一輛車還得走一大段路。”謝先生說。
此外,對於市民反映“故障車”的幾率高問題,記者昨天上午在中華路發現,由於早高峰剛過,在中華路一帶可以看到的單車都或多或少出現了被損壞的情況。記者粗略統計,百米道路上十幾輛單車,壞車的數量占了一大半。
閑置車輛堆成“單車山”
為何曾經遍布申城大街小巷的共享單車變得“一車難求”?
2017年,是共享單車最受關注的一年,小鳴、小藍等一大批單車企業因為資金鏈斷裂等問題相繼停止運營。
那麼,剩下的幾家企業就難以滿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嗎?對此,有業人士表示,共享單車行業洗牌是前期野蠻生長後必然會面臨的局面,幾家單車企業的退出也不是導致市民難騎到車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