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7日電/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55周年。從江南小鎮走出的“楓橋經驗”在之江大地上與時俱進。去年以來,浙江省“楓橋經驗”聯合調研組經數月實地調查走訪,看到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浙江的新景象——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是“楓橋經驗”的核心所在。68歲的潘明傑原本是一名物業經理,是有名的“熱心腸”,退休後被寧波市公安局東柳派出所請來做專職調解員。5年來,經老潘化解的各類糾紛有1000多起,成功率幾乎達100%。
警力有限,而民力無窮,浙江公安充分調動群眾的創造力和積極性,變單打獨鬥為警民合力,創新“警調銜接”機制,將矛盾化解在起始、解決在基層。溫州公安推出“鄉情警務”,通過引進外省籍民警、招募老鄉治安志願者,用“鄉警鄉心融鄉親,鄉音鄉情化鄉愁”,破解了300多萬流動人口的管理服務難題。舟山和寧波的象山、寧海等地成立海事漁事糾紛調處中心,探索和實踐海上“楓橋經驗”。目前,全省231萬餘人的平安志願者隊伍,已成為“三治融合”建設生力軍。
平安不出事,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本質要求和集中體現,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浙江公安將大數據、人工智能融入平安建設,一張無形的“安全網”悄然張開。今年7月,衢州公安借助“城市大腦”,僅僅通過3張模糊的照片,便破獲一起非法捕撈水產品案,這也是全省首起依靠AI(人工智能)破獲的案件。“雲上公安、智能警務”大數據戰略,讓浙江的警務效能大幅提高。浙江建成的全國省級規模最大的公安雲數據中心內,已有500餘類、1萬多億條核心數據上雲入倉。在全省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打擊通訊(網絡)詐騙、交通治理、消防整治中,一個個“激活”的數據轉化為一個個平安符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