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9月3日電(記者 倪鴻祥)媒體報導,陸委會已著手研議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包括取得大陸居住證者須回台登記、對重要機敏公職或參政權益採取必要管制,甚至調整在台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權益。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2日透過電話向中評社表示,是否配合修法維護“國家安全”、利益,都在研議、評估中,政府一定會考量生活的實際需要,不會輕易在沒完備的法治基礎下傷害人家的權益,一定會徵詢大家的意見透過民主程序完成。
邱垂正表示,中國大陸開放台胞申請居住證是片面的,而不是兩岸一起協議的制度,對於我們難免會有些“國家安全”與利益的風險,不管是政黨、公民團體,社會的反應蠻激烈的,大家提出認為該研議的方向有三:
一,申領居住證的人要不要回到台灣來登記?就是補辦登記,重點是如果不辦登記會怎麼樣?
二,擁有居住證的人到什麼時間,或是怎樣的程度,是不是對未來參與政府一些機敏公職或參政權益,不論是報考或是擔任公職,是否該有些限制?因為這在“立委”、政黨、公民團體之間都有些討論是否該作限制。
三,有針對公法上權利與義務的衝突是否該進一步釐清?這就涉及到社會福利與稅務方面,這是最近常被討論的問題。
他指出,這幾項都要仔細評估,也要徵詢各界的意見,包括專家學者、政黨、大陸的台商、台生與相關民眾,也有政黨社團的意見,這必需要充分掌握資訊,才能完整評估可行性。
他說,不管如何,只要牽動人民的權利與義務,政府會比較審慎,所以會積極研議各種可能性與修法的準備,因此現在是在研議各種可能性及評估的階段,等到有更多的資訊時,才能做比較明確的決策與修法的推動。
他強調,中國大陸針對居住證的資訊剛開始都不講細節,加上最近又修完個人的所得稅法,所以陸委會得等比較完整的資訊揭露後才比較好評估,現在只能從已知的部分著手研議可能發展的方向,特別是對“國家主權”的傷害,矮化的作為。
他表示,台胞的居住證與當地身份證非常相似,首先當然就是對方的政治企圖。
其次,對民眾的權益有沒有風險?這個台灣也要揭露,所以目前只能先呼籲想去申請的人,因為去大陸工作、求學的人還不少,或許有生活便利的需要,但也要接受風險,這應要有清楚的認識,陸委會也會不斷要求對方講清楚,並呼籲在中國大陸的台灣民眾在沒有講清楚前要“停看聽”,注意各種風險,維護權益,這是陸委會目前採取的主要方向。
是否限制申請居住證的人在台社會福利,包括養老、醫療等,邱垂正指出,很多都不是陸委會可以決定的,必需和許多機關一起會商。更重要的是,也會去了解在大陸地區生活的台灣民眾的看法,蒐集更多的資訊,做更專業、周延的評估與討論,才會有明確的決策,目前這些都在研議當中。
邱垂正說,如果民眾申請居住證,也要看有多長的時間,總不能說短暫的時間就要給人限制,因此政府一定會考量到生活的實際需要,不會做出一些讓人無法理解的限制,任何權利的設限,都應該透過法律訂之,所以民主的程序一定非常周延,符合正當性,也會衡量在大陸民眾生活被需要、被照顧,不會輕易在沒完備的法治基礎下傷害人家的權益。 |